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同時外部環境也變得更差。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基礎設施建設既可以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支撐、帶動作用,更有利於補齊短板和改善民生,增強發展後勁。不過,也應看到,“一股腦兒”上項目,或“新瓶裝舊酒”式粗放式發展都是不可取的。
本期《見智·大師課》,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金星曄老師從“傳統基建”和“新基建”兩個角度為讀者分析疫情下的中國基建。他認為,傳統基建要聚焦于補短板,新基建則要著眼長遠,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
請大家批判閱讀,歡迎交流。
全文共分為兩個部分:
一、傳統基建應針對補短板
二、新基建賦能社會高品質發展
以下是正文:
目前為止,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區已基本恢復正常的生産生活。受疫情影響,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其中,民間固定資産投資18938億元,同比下降26.4%。從三大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30.3%,製造業投資下降31.5%,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16.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保持經濟平穩運作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面臨當前這樣的形式,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有序推動重大投資項目開工復工。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是短期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首先,在“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産投資不會出現較大提升。與製造業相比,基礎設施投資受疫情影響較小。其次,援引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報告,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佔GDP比重高達8.6%,北美和西歐佔比均為2.5%,全球平均水準為3.5%。我國基建依舊在GDP比重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比較明顯。並且,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在某些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因此,發揮好有效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將從傳統基建和新基建兩個方面來論述。傳統基建佔全部基建的比例遠大於新基建的佔比,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大於新基建。但是新基建作為未來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其廣闊的應用將為新時代的經濟增長奠定基礎,發展新基建也至關重要。
一、傳統基建應針對補短板
就傳統基建而言,本文認為應有針對性地、迎合未來的需求來發展,補齊當前的一些短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以來,補短板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這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國在公共衛生領域存在明顯的基礎設施短板。不僅如此,在交通、教育、醫療、養老、垃圾處理等方面的基礎設施,也有短板要補。此次疫情將開啟我國將以醫療衛生領域為主導、以民生為導向的,新一輪的、更全面的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
同時,我國在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航空運輸的短板。我國一些領域和項目存在較大投資缺口,亟需聚焦基礎設施領域突出短板。我國具有廣闊的國土面積和漫長的海岸線,與美、日、德國家相比,機場數量密度、鐵路網里程密度、公路網里程密度、高速公路網密度還有一定差距。中國有句古話叫“想致富先鋪路”,高效率的立體交通網路能給地區帶來經濟快速的增長,特別是今天以網際網路經濟為代表新型産業興起的時代,每個商業主體可以依靠虛擬店舖就可將商品售賣出去,這得依靠高效的運輸網路。比如:早上打撈的台灣海峽的魚類,第二天即可送到生活在首都北京的家庭,這就是基建給網際網路業帶來的紅利。
在航空建設方面,綜合國家民航局和國外網站的統計,就有水泥跑道的機場而言,美國機場密度達5.39個/萬平方公里,德國8.9個/萬平方公里,日本3.75個/萬平方公里,我國僅0.2個/萬平方公里。西方國家通用航空發展起步較早,發達的通用航空業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無論是服務於大眾的公共機場,服務於私人的私人機場,還是航空貨運機場,都有效的提高了航空運輸效率。我國作為經濟體量大、幅員遼闊的國家,全國各類機場僅507個機場,一方面制約了我國地區聯動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制約民眾的出行效率。在國際機場建設方面,美國共115個國際機場,日本20個,我國65個國際機場且大多分佈在小商品經濟發達的江浙一帶,機場的國際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潛力進一步挖掘。與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低密度國際機場分佈顯然滿足不了我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強調,中國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目前既定的對外開放政策不僅要求我國産業、商品、金融走出去,也要求有更多國際化的大平臺、大窗口,加大面對世界的國際機場建設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途徑,使中國更加高效的與世界聯動在一起。大型的國際機場不僅是對外貿易的窗口,還是地區聯動發展的樞紐。根據美國堪薩斯州維奇托市的市長卡爾·布魯爾市長在鄭州介紹建設通用機場相關經驗時説,一個航空項目投入與10年後的效益産出比為1:80。一個大型樞紐機場的功能可以輻射到與航空相關的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物流業、房地産業等領域,從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産業鏈。因此,要繼續加大對通用航空方面的投入,加快民間航空業的發展,使我國航空業趨向於靈活型的通用航空。
在鐵路建設方面,我國高鐵技術和建設速度都已處於全球領先水準,高鐵經濟圈正在日益顯現出巨大的經濟潛力。儘管現階段我國高鐵還處於虧損運營狀態,但高鐵作為我國戰略基礎設施應當考慮長遠效益。普通鐵路建設方面,美國29萬公里的鐵路運輸線依舊大幅領先於我國的12.7萬公里。據經驗,鐵路運輸的優點在於,行速度快、運輸能力強,單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達1800萬噸,復線達5500萬噸;運作組織較好的國家,單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達4000萬噸,復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超過1億噸。更重要的是鐵路運輸過程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小、連續性強,能保證全年運作。應該繼續加大鐵路建設,鋪密高鐵網路,加大南北、東西向鐵路運輸能力。高鐵經濟圈能更加方便為“網際網路+”,使網際網路購物、網際網路業貨物運輸的效率極大的得到提高,同時高鐵圈也能讓諸如京津冀、江浙滬長江三角區、珠江三角大灣區朝同城化發展,三個經濟圈將作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高鐵網的建設會提高國家在緊急情況如疫情、戰爭、災難反應能力、人員輸送能力和戰略支援能力。
在公路建設方面,也應發展好傳統公路交通的建設,特別是針對重點線路的建設、保養與維護,如當前山東段拓寬改造的京滬高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京滬高速滄州路段建設標準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天津段為雙向十車道高速公路,由此造成建成之初就開始出現擁堵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京滬高速公路車流量嚴重超負荷,常年處於多時段擁堵狀態。改造拓寬後為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將緩解京滬高速公路滄州段嚴重堵車的問題。因此,提前佈局發展比較繁忙的重點路段能夠提升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新基建需賦能社會高品質發展
疫情以來,各地出臺了各種各樣的經濟刺激措施,新基建引起非常大的討論和關注,“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資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當前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刻的數字化變革,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1.2%。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開始使用網際網路;疫情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方式,各企業在疫情期間都採取網上辦公形式,提升網際網路辦公能力;疫情改變了商業經營方式,線下企業活動開始向線上轉移,直播成為商家經營新形式。此外,線上問診、線上教育、遊戲等行業需求大幅度提升。“新基建”將開創數字經濟新時代,賦能社會高品質發展。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行業停工停業,我國經濟面臨極大的下行壓力。在經濟低迷時期,應當適當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這並不是盲目的、無計劃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應該是作為中央提出的“補短板”工作的再強化、再補充。以此作為特殊時期經濟增長的動力,拉動經濟的增長。同時佈局未來,賦能社會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蔣新宇
(本文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 、經濟學院,首都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研究基地”系列評論之一,由李全、歐陽日輝策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