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時暢)2019年12月17日,“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教授、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曾向紅出席論壇併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他的演講內容。
一、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智庫建設歷程與成效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成立於1994年,至今已有25年,是高校裏成立比較早、專門從事中亞問題研究的機構。地方型研究機構發展挺難的,中亞研究所雖然歷史不短,但是因為資源、地域等各方面的因素,發展起來還是蠻困難。但經過20幾年的努力,在智庫建設方面,我們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中亞研究所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別與區域培育基地,2015年中亞所先後被“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新疆智庫、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中俄戰略學術高端合作智庫吸納為理事單位。它的定位是研究機構,與此同時是智庫,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會給國家、地方提供戰略諮詢。過去5年中,中亞所科研人員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相關部委採納的報告是40多份,今年已經拿11份。
另一方面,我們在智庫評價方面有一定進展。中亞所入選了2017年中國智庫綜合評價核心智庫榜單,也入選了中國大學智庫100強。2018年9月國家資訊中心發佈的《“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裏我們排名第4位。今年11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發佈了《全球智庫評價研究報告》,評選出國內在“一帶一路”研究當中特色鮮明的20家智庫,我們入選了榜單。整體而言,我們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研究中亞問題和新疆問題。
二、我們在科學研究、智庫建設方面的經驗
1.智庫建設還是應該以學術研究為主要,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庫”多“智”少,一定程度還是大家都跟熱點,熱點問題的確有必要做出一些及時和針對性的反映,但是這種針對性反映很大程度還是以紮實的學術研究作為基礎的。大學智庫有它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在智庫建設過程中,是把智庫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等拿到一起做,我們不是專門做成“純”智庫。我們的基本原則是,要通過學術研究為智庫研究提供堅實基礎。
2014-2018年,中亞所雖然只有11個人,但我們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多項,同時還有“一帶一路”專項項目,完成專著16部、論文160多篇,其中包括《中國社會科學》等等期刊。我們進行比較長期的、跟蹤性的研究,把它形成自己的特色。由於蘭州地理位置的限制,有很多資訊我們跟不上。所以我們一般不跟熱點,就做涉及到長遠發展的問題研究。
2.體現地域研究特色,且長期跟蹤研究。20幾年我們只做三個方向的研究:中亞與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反分裂。這三個領域我們都有一定的特色,我們研究所就叫中亞問題研究,在國內專門搞中亞問題學者不會超過100個,我們中亞所至少在專門研究人才當中是全國排第一位的。中亞研究是我們的根基,我們會把它做成自己的特色。反恐,2014年伊斯蘭國崛起,國內出現很多反恐研究成果,但是實質性的研究跟不上,我們就做基礎研究,我們首先把恐怖主義進行學理性研究,進行理論化,這也是我們自己的特色。反分裂,我們主要研究新疆問題相關,甘肅離新疆很近,我們做反分裂鬥爭理論研究,構建反分裂理論。
3.國家與地方戰略需求,其實主要是國家。我們跟甘肅有打交道,但是比較少。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有幾方面:比如國家關心的問題,中亞外交。談中亞外交必須把中亞地區形勢變化中跟中國國家安全關聯的問題研究清楚。國家反分裂鬥爭,以前大家關注不多,但是今年涉疆形勢被關注了,因為多年研究,我們在應對這些問題上是有一定經驗的,比如我們搞一些內部翻譯很多年了,內部資料已經出了很多,有幾十集,這是不公開發行的。關於反恐工作,跟國家一些部委也進行了多年合作。青島峰會上提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這也是我們當前研究的重點。還有“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在“一帶一路”研究方面的成果有一定分量。
4.智庫建設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並行不悖。學科建設作為智庫建設支撐,相輔相成的,沒有學科,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智庫建設無以維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也會讓一些學生參加一些敏感文獻的翻譯,參加一些課題的研究。一方面讓學生得到鍛鍊,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一些後備人才。
5.有所為,有所不為。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國際問題也層出不窮,研究議題是數不勝數的。我們人員、精力有限,我們不在乎曝光度,只盯著自己關注的方向扎紮實實開展工作,通過高水準研究成果,出書、發表前沿文章和遷延性研究報告,突出研究特色,彰顯研究水準。同時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光明日報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佈中心、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智庫理論與實踐》雜誌社聯合承辦。國內知名智庫學者、社會賢達及媒體界500多位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網智庫中國對本次論壇進行了專題報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