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時暢)2019年12月17日,“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理事長、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喻新安出席本次論壇並就相關議題撰寫論文,以下是他的論文內容。
當前,我國的地方智庫大體有五個方面的力量組成:高等院校、黨校(行政學院)、科研院所(社科院、科學院、有關廳局的研究所等)、黨政部門研究機構(黨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研究中心等)、社會智庫(社科聯、科協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及企業智庫、民間智庫)。地方智庫是我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發聲方面,地方智庫也具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職責和任務,應當予以高度重視,注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內涵、地位和意義
1. 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內涵。所謂地方智庫的國際發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方智庫及其專家,對國際國內宏觀層面的問題,發表意見,提出看法;二是地方智庫及其專家,對地方發展、地方問題,在深入系統研究的基礎上,講好中國的地方故事,發出中國的地方聲音。地方智庫的國際發聲的形式,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地方智庫名義,通過舉辦國際論壇、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承擔涉外研究課題等形式,發出地方智庫的聲音;二是地方智庫研究人員以個人名義參與國際性學術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和建言。
2. 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地位。地方智庫在我國智庫體系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在某些研究領域的優勢更為明顯,作用更為突出,是我國智庫國際發聲的重要依託力量,其在國際發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譬如東北亞問題,東盟問題、涉疆涉藏問題,以及區域發展等,一些地方智庫在佔有資料、熟悉情況、研究的專業性等方面就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有一些地方智庫專家是某些領域中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方面屈指可數的專家,如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等研究領域,最知名和權威的專家就在地方高校和研究機構;有些地方智庫專家長期從事所在區域發展模式、發展經驗的研究,他們在這些領域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比一些全國性智庫的研究更有新意,也更接地氣,其國際發聲也更有公信力。
3. 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地方黨委對提高我國智庫的國際話語權、提高地方智庫國際發聲影響力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提升國際話語權。河南省委《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創新研究,增強哲學社會科學對外傳播能力;重視學術傳播和交流平臺建設,提升中原智庫論壇等平臺影響力,鼓勵有條件的哲學社會科學機構設立或參與國際性學術組織、舉辦國際性學術活動,打造河南對外學術交流的高端品牌和標識名片。總的看,在新的形勢下,地方智庫的國際發聲,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庫話語體系的重要支點,也是深化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方面。
二、我國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趨勢和特點
近年來,我國地方智庫在開展國際問題研究、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呈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面,以河南省為例,分析一下我國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趨勢和特點。
一是高端性。鄭州師範學院是鄭州市屬高校,該校于2017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研究國家中心城市的專業智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連續舉辦了以“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的首屆國家中心城市高層論壇,和以“中心城市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 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中心城市高層論壇,並組織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九個國家中心城市的30多個研究機構,先後創研出版了《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藍皮書》(2018、2019 中英文版),以大量事實和數據,向全世界講述中國城鎮化的故事,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特大城市的發展成就和光明前景。特別是由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創研出版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藍皮書》英文版,在內容選擇上,注意反映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程和變化,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藍皮書》2019 中英文版在反映國家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新增了成長性指數,並以這個指數對9個國家中心城市進行了測度,評價結果顯示,原來處於第三梯隊的鄭州和西安和處於第二梯隊的成都、武漢,成長性指數明顯高於第一梯隊的上海、北京、廣州和處於第二梯隊的天津、重慶,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趨勢,而廣州、重慶、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發展趨於平穩,其中,鄭州成長性的總分值是0.3439,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第二位是西安,總分值為0.2353。這種動態的研究和呈現,有利於國際社會深入了解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變化情況,在國際社會産生了良好的反響。
二是專業性。2016年11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辦了“‘一帶一路‘與民族文化國際研討會”,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專家分別作了題為《造型藝術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中的作用》《“一帶一路”下的藝術市場:功能與基本特徵》《“一帶一路”建設對文化藝術人才的社會需求》的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的專家作了《世界遺産中的中國文化》《民族陶藝創作和市場開發》的演講。此次國際研討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和藝術合作交流,起到了牽線搭橋的積極作用,對各國文化與藝術的相互了解和借鑒具有重要影響。2017年7月,由鄭州大學、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的“2017中美城市化、全球化與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美國馬利蘭州前州長MartinO'Malley作了題為《美國在氣候變化中的領導作用:城市和州向前推進》的報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RobertOrr作了題為《解決全球和國家挑戰:管控多利益集團的演變》的報告;。特別是河南學者谷建全、裴志揚分別作了題為《河南城鎮化與綠色低碳經濟》《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報告,分析了河南城市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氣候變化産生的影響,以國際化的視野探討了推進河南新型城鎮化的有關問題,他們的發言,對國際社會正確認識中國內陸大省河南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進程和遇到的挑戰,有很大幫助和啟示,受到與會外國專家的稱讚和好評。
三是多元性。2019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研究院承辦了第六屆“中拉政策與知識高端研討會”。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新興技術在市民數字服務、可持續城市和未來物流中的應用”,來自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牙買加、巴貝多等14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的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來自汎美開發銀行、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的專家,以及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河南省人民政府、鄭州市人民政府的官員,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多家知名科研機構和國家級智庫的專家學者,來自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長通實業有限公司等行業協會和企業界代表,以及在鄭州的主要媒體代表,共約200人受邀與會。這是繼2015年第二屆在京舉辦、2017年第四屆在滬舉辦後,“中拉政策與知識高端研討會”第三次在中國舉辦。這次會議討論的問題、參與的專家,都具有多元性的特點,而會議專門推介的新興技術服務市民社會的“鄭州模式”以及宇通客車的綠色發展理念,引起拉美國家許多專家的廣泛興趣,很好地傳播了新興技術服務市民社會的中國做法和經驗。
四是持續性。自2009年至今,由河南大學舉辦的“ ‘黃河學‘’高層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屆,成為海內外研究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以及黃河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的國際平臺。如2017年6月,召開了“第九屆‘黃河學‘高層論壇暨‘軸心文明交流互鑒與包容性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6月舉辦了“第十屆‘黃河學‘高層論壇暨‘氣候變化、黃河變遷與中原文明嬗變’國際學術研討會”。該論壇致力於“黃河學”和黃河文明的研究,有力支撐了相關學科的健康發展,為中華文明探源和世界文明比較提供了重要平臺,也使河南在黃河文明傳承中的獨特作用被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所了解。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黃淮學院主辦了“産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目前該論壇已舉辦五屆,共有參會單位900多家,其中國內高校813所,行業企業388家,教育主管部門83個,政府部門65個;另有來自美國、德國、英國、芬蘭、印度、荷蘭、南韓等14個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102所高校參會。在教育部的推動和指導下,該論壇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品牌性論壇,成為推動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臺。
五是協同性。為深入貫徹十九大關於城市群及城鎮化建設精神,推動城市群、城鎮化及相關公共政策國際交流和研究,由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鄭州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協辦的“城市和公共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8年11月在鄭州召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Geoffrey Hewings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學Mark Patridge教授、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Craig Maher教授、喬治梅森大學Laurie Schintler教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Guy Robinson教授,與我國專家學者一起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本次研討會,是國內多家智庫共同聚焦城市與公共政策問題,相互支援、協同合作的産物。會議為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學術交流和探討的國際平臺,也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制定相應的城市和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六是廣域性。2016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了“公民教育與國家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希臘帕特雷大學、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元智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60余人參加,與會專家分別從傳統文化、身份認同、政治認同等角度闡述了國家認同的概念、內涵、意義、實現途徑等。2016年10月,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英‘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論壇”在鄭州召開,與會者就“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英兩國的合作路徑、重點領域、關鍵項目、推進措施等進行了深入討論,並就搭建中英在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交流交換了意見。2018年10月,由鄭州大學等主辦的“第四屆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召開,來自英國、瑞士、印度、巴基斯坦、馬利、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國內5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河南跨境電商建設注入了新活力,加深了國內外學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政府、學界和企業間的相互協作。
三、提高地方智庫國際發聲影響力的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中辦、國辦《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傳播能力和話語體系建設,提升我國智庫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建立與國際知名智庫交流合作機制,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智庫平臺對話。”為此,地方智庫要把對外傳播能力和話語體系建設作為智庫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納入智庫影響力的評價和考核範圍,進一步增強國際發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能動性。
2.建設中外智庫交流平臺。要圍繞國內和區域內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地方智庫與國外高水準智庫的合作研究,通過舉辦高層智庫論壇、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打造高端引領、集中發佈、影響廣泛的地方智庫成果發佈品牌。對發生在地方的群體事件、輿情和新的經濟社會現象,地方智庫要有政治敏感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時予以解讀、回應和引導。在事關發展大局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上,地方智庫要發揮好回應社會關切、引導主流輿論、開展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
3.聚焦社會急需,確定主攻方向。要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結合地方實際,發揮地方智庫的優勢和特色,統籌規劃地方智庫人才團隊和項目設置,凝煉地方智庫建設的主攻方向,力求在區域發展、區域治理、區域合作、區域競爭等重要領域,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明顯優勢的主攻方向和智庫産品,贏得區域問題國際發聲的話語權,為講好新時代的中國地方故事做出積極貢獻。
4.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優質資源。要努力打造地方智庫品牌,帶動地方智庫社會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要以學者為核心,支援和培養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地方高端智庫人才和咨政研究團隊;要以機構建設為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具有整合優勢的地方新型智庫機構;要以項目為抓手,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提高地方智庫應用研究項目品質;要以成果轉化平臺為基礎,拓展轉化渠道,提高地方智庫服務現實的能力和水準。
5. 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組織形式。在國際發聲方面,地方黨委和社科領導機關要加強對地方智庫幾路大軍的統籌和組織,進行必要的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要制定和實施地方智庫"走出去"計劃,加大地方智庫對外合作的力度;重點建設一批高水準區域問題研究基地,扶持一批在地方發展方面有深厚造詣和影響力的智庫專家;推動地方智庫與國外一流智庫建立實質性合作關係,創建有區域特點的高品位國際論壇,形成和完善地方智庫國際發聲的體制、機制和政策。
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光明日報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佈中心、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智庫理論與實踐》雜誌社聯合承辦。國內知名智庫學者、社會賢達及媒體界500多位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網智庫中國對本次論壇進行了專題報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