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9日訊(記者 時暢)28日,由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五屆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對話會在武漢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副主席拉吉夫·庫瑪爾,湖北省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印度駐華大使唐勇勝分別作總結發言。湖北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出席開幕式。會議圍繞“全球經濟展望、中印宏觀經濟、多邊貿易體制”、“高品質發展與科技創新”、“中印經貿合作:進展與前景”三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在本次對話會上發表了以下觀點。
畢吉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今年以來,由於主要經濟體增長動能不足,新興經濟體增長勢頭回落,地緣政治因素不確定性持續加大,疊加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産業鏈佈局造成的嚴重干擾,全球經濟增長進入週期性低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最新預側,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0%,較7月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速分別為1.7%和3.9%,均較7月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
一、今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形勢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全面放緩,需求疲弱態勢難以扭轉
主要經濟體增速持續下行。美國3季度GDP環比折年率為1.9%(初值),低於市場預期,較2季度減少0.1個百分點。歐元區3季度GDP同比增長1.1%,較2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2季度日本GDP環比折年增長1.3%,低於1季度的2.2%。金磚國家普遍處於經濟下行階段,其中印度增速跌破6%關口,預計將繼續下滑;巴西工業生産持續下降,內需增長乏力,經濟持續衰退的可能性較大。
製造業投資和産出持續低迷。從私人部門投資看,美國企業投資已連續多個季度下滑,歐元區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生産指數均處於下調階段。從製造業生産指數走勢看,9月日本採礦業和製造業生産指數、俄羅斯工業生産指數和巴西季調工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速都出現顯著下滑。從PMI看,主要經濟體製造業PMI均跌破榮枯線,美國10月ISM製造業指數 48.3%,繼續位於50%以下;歐元區製造業依舊疲軟,10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5.9%,雖較9月份的終值45.7%略有上升,但仍位於榮枯線之下;日韓貿易爭端升級拖累日本製造業PMI,10月終值為48.4,創出40個月最低水準。新興經濟體如印度、俄羅斯、巴西的製造業、服務業PMI也相繼跌破榮枯線。
通脹疲軟和消費信心不足並存。從通脹看,美國9月核心PCE價格指數年率為1.3%,顯著低於2%的調控目標;歐元區10月調整後CPI同比增長0.7%,通脹持續疲弱,短時間難以達到歐洲央行通脹目標;金磚國家通脹處於歷史低位,俄羅斯10月CPI繼續回落至4%,巴西10月通脹率為0.10%,南非9月通脹率為4.1%,同比漲幅已連續3個月低於4.5%。各國消費信心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美國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96,低於預期值;雖然日本9月份零售同比增長有所恢復,但由於10月1日將消費稅稅率從8%上調至10%,市場普遍認為民間消費前景黯淡。
(二)金融市場大幅震蕩,避險情緒再升歷史高位
股市大幅震蕩下行。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加大的背景下,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整體上呈現日益悲觀的態勢,導致全球股票市場避險情緒日趨強烈,市場風險偏好發生顯著變化。近一個月來美國標普500、英國富時100等重要股指出現顯著跌幅,美國標普500指數、Cboe發展中國家波動率指數的波動率則出現大幅度上升,説明全球投資者對未來實體經濟走勢缺乏信心,不願意將資本投入股票市場。
債市收益率持續走低。作為主要避險工具的美歐國債收益率走低,負利率群體擴大,説明投資者避險情緒和悲觀預期在醞釀。美國3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跌至1.907%,創歷史新低。德國整條收益率曲線都落入負利率區間,為歷史首次。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量接近17萬億美元。同時,英美等經濟體國債收益率“倒挂”愈演愈烈。這説明全球投資者對未來英美乃至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上升到新的高度。
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明顯。近來,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兌美元匯率均貶值4%以上。這既説明投資者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前景信心不足,也可能導致競爭性貨幣貶值。與此同時,全球發生降息潮,2019年以來,已經有30個國家的央行降息,美聯儲在今年也已降息3次,上一次發生該種全球性的降息潮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
(三)全球經濟治理分歧加劇,經貿紛爭此起彼伏
經濟治理理念分歧明顯擴大。二戰以來,雖然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在具體的經貿規則領域同樣存在矛盾,但各方推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做大全球經濟“蛋糕”的全球經濟治理理念是基本認同的,為上世紀末以來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然而,近期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治理的一些原則性理念上的分歧持續加大,美國等少數發達經濟體認為給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差別待遇違反所謂的“公平”原則,包括在氣候變化中反對“共同而有差別”的承擔責任原則,在WTO改革中反對給予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優惠待遇,並明確提出應運用所謂“對等”原則要求其他國家經貿規則向美國看齊等等。
經貿衝突不斷升級。當前,各國在經貿規則理念的差異已經體現為直接的經貿衝突,去年以來,在“自由而公平貿易”、“對等原則”等理念的指導下,美國主動挑起各類經貿爭端,迄今已經和中國、歐盟、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發起了多場貿易衝突,且衝突均呈現持續波動升級的態勢,並正在向其他經濟體蔓延。
(四)各國經貿聯繫顯著減弱,全球化進程面臨嚴重波折
全球直接投資規模持續下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出現明顯下滑,從2015年的2萬億美元持續下降到2018年的1.3萬億美元,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存量也出現了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明顯放緩。2010年3季度以來,全球貨物出口量增速明顯下行,長期在0-5%之間波動。尤其是2018年以來,受以中美貿易戰為代表的世界經貿衝突加劇影響,全球貨物出口量增速快速下滑,2019年第一季度出口量增速僅為0.40%,跌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
全球産業鏈分工萎縮跡象明顯。全球産業鏈分工合作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産品的生産由多個國家共同完成,即産品的價值由多個生産它的國家共同獲得,一國出口産品的價值中既包含了本國的增加值也包含生産中投入的國外中間品。為此聯合國貿發會議將“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貿易總額”(GVC participation)定義為一個經濟體出口産品中來自其他經濟體的增加值加上其他經濟體出口中來自該經濟體的增加值。2000-2010年間各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貿易總額年均增速普遍在9%以上,而2010-2017年年均增速則全部在4%以下。與此同時,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2011-2016年間,出口中本國增加值的比例普遍有所上升,例如歐元區國家從2011年的81.80%上升到2016年的83.55%,日本從85.7%上升到88.6%,美國從87.27%上升到90.96%,中國從78.26%上升到83.35%,印度從87.19%上升到88.68%。因此,這説明全球價值鏈在各國之間的分工呈現弱化態勢,而在各國的國內部分則日益強化。
二、全球經濟未來走勢展望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面臨主要經濟體內生增長動力不足、中美等國經貿摩擦以及中東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干擾,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仍將位於週期性低點區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4%,較7月預測值下調0.1個百分點。其他國際組織也紛紛下調增速預期,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2.7%,聯合國發佈的《世界經濟形勢和展望》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為2.9%。
主要制約因素如下:
主要經濟體增長動力仍顯不足。美國經濟面臨減稅等短期利好政策的“提前透支”,經濟邊際增長已放緩,産出端和需求端內生動力均呈現“後勁不足”,疊加2020年大選週期不確定性因素,市場普遍下調美國未來增速預期;歐元區工業增加值連續縮減,製造業持續衰退,並且貿易保護主義、英國硬脫歐、政治局勢動蕩等下行風險因素還在不斷積聚;日本經濟增長仍然缺乏亮點,景氣指數、綜合PMI、消費者信心指數均連續下調,特別是消費稅的負面衝擊將會逐漸顯現。此外,俄羅斯、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製造業PMI均出現下滑態勢,加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條件更加惡化,主要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整體下行壓力將持續顯現。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佈數據,202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預期僅為1.7%,202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則為4.6%.
美國貿易霸淩主義行為嚴重影響各國企業參與全球分工。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給市場預期和全球供應鏈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和干擾,破壞全球經濟秩序和市場競爭體系,對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帶來極大衝擊,打破全球化生産格局,並導致市場出現區域化傾向,嚴重影響各國企業參與全球分工,使經濟效率遭受極大損失。
歐洲政治右翼勢力增強增加了全球保護主義風險。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後民粹主義政黨力量有所壯大,大部分民粹主義政黨對經濟全球化和歐盟一體化的看法總體傾向於負面,疑歐或反歐盟、反建制、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政策取向明顯,歐盟總體政策未來可能偏向強硬保守,對全球或多邊合作倡議和經貿框架可能採取保護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保護主義抬頭風險。
伊朗問題等地緣衝突升級可能性上升。隨著美國不斷向伊朗施壓,未來美伊矛盾或將持續升級,將加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引發原油市場短期震蕩,並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