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公共外交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如期舉行。本次論壇以“2019中國公共外交——合作共贏與中國故事”為主題,邀請中宣部部務會議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偉、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高岸明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參事室、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等數位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多元公共外交”推動“合作共贏”和如何通過“媒體公共外交”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兩大議題,為推進中國公共外交更好發展貢獻力量與智慧。
張迪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公共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公共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迪出席論壇。他在研討如何通過“媒體公共外交”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議題時,發表了以下觀點。
我以前在中國日報,也在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工作過,我感覺我們對新聞是過於重視,而對軟性方面是我們特別忽視的地方。像我以前在英語頻道,新聞那邊預算明顯比專題的預算充裕很多,實際上如果我們去看國際上的一些經驗,你會發現一些軟性的領域,比如關於文化,特別是大眾文化,像流行音樂,這種內容的傳播,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美國都是對外傳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做的對外傳播,實際上不是為了做傳播而做傳播,或者是為了輸出資訊而輸出資訊,也就是我們經常討論的效果如何評價的問題,不是點擊率高了就是有效果,可能我們做公共外交或者做對外傳播,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同。
我們現在講“一帶一路”比較多,但我們又不願意把“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進行比較,當然,我們作比較能夠説明我們並不是馬歇爾計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在“馬歇爾計劃”實施之前以及實施過程中,他們做了大量公共外交的工作。中國的硬性的新聞輸出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注重媒體流行文化的輸出和大眾文化的輸出。我們講故事實際上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或者説我們講故事不應該是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可能更多的還是應該考慮我們講的故事是不是別人喜歡的,或者是別人能夠認同的,這可能是首先應該去解決的一個問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