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明:傳播中國價值,構建話語體系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高岸明 | 時間:2019-11-27 | 責編:蔣新宇

11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公共外交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如期舉行。本次論壇以“2019中國公共外交——合作共贏與中國故事”為主題,邀請中宣部部務會議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偉、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高岸明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參事室、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等數位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多元公共外交”推動“合作共贏”和如何通過“媒體公共外交”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兩大議題,為推進中國公共外交更好發展貢獻力量與智慧。


高岸明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高岸明出席論壇並致辭,以下是他的致辭內容。


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民心相通

傳播中國價值,構建話語體系

——在2019公共外交論壇上的致辭


各位專家,各位媒體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論壇,感謝主辦方的盛情邀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外文局成立70週年。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專業國際傳播機構,外文局與新中國的國際傳播事業、外交事業攜手同行,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在這70年裏,外文局以“傳播中國、溝通世界”為己任,用人文、文化傳播構建橋梁紐帶,為新中國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9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外文局成立70週年的賀信中提出,希望外文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既是對我們的巨大鼓舞,也將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的國際傳播和公共外交領域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中宣部指導下,外文局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領袖著作合作翻譯出版為抓手組織策劃了系列智庫與文化交流活動,在國際重大多雙邊場合圍繞治國理政、全球治理、“一帶一路”、文明對話等主題舉辦系列高端論壇活動,為國際社會讀懂中國拓展了新的空間。在座的不少專家學者都參加了外文局舉辦的系列活動,在此代表外文局向大家表示真誠的感謝。外文局今年還主辦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以外國人為對象的“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等,廣泛動員海內外公眾發現、創作和傳播中國故事,打造了文化交流的公共外交實踐平臺。這些都是中國外文局順應新時代要求參與和推動公共外交的積極探索。


基於對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戰略前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站在國際道義和時代發展的制高點,主動謀劃和重構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中國的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模式,正在吸引世界各國的強烈興趣;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關注,形成廣泛的感召力和向心力。這些都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建設好中國國際話語提供了有利條件。但與此同時,在西方傳統政治理論、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影響下,“中國威脅論”仍有不小的市場。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展存有疑慮,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發達國家則從遏制中國崛起、維護其世界統治地位的角度,掀起一輪輪打壓中國發展的浪潮。近期有關中美貿易談判、香港問題、數字冷戰等,都是西方遏制中國發展的具體體現。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大的變數其實在於中國的崛起。面對守成霸權對與其意識形態相左、發展模式迥異的新興力量的打壓,我們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主張、表達好中國“和”天下的理念與善意、建設好既融通中外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話語與價值體系、在國際上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援,這既是國際傳播與公共外交面臨的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又是國家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穩定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201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傳播工作實現突破性發展,傳播渠道不斷拓寬,中國聲音“入耳”初步實現,中國國際話語權顯著增強,大外宣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認識到當前國際傳播工作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更要深刻理解國際傳播工作同時面臨最大壓力。以此為出發點,我們既要看到成績,更要認識到不足。新形勢帶來新挑戰新機遇,新時代需要新作為新方式。在中西價值衝突、意識形態對立的背景下,更需要國際傳播工作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善用技術、效果導向。一段時間來,我們的對外話語傳播面臨新的挑戰,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像不久前CGTN的劉欣與FOX的Trish Reagan的對話,在座的王輝耀博士與對手的辯論,以及最近兩部很火的紀錄片《善良天使》與《美國工廠》對中美交往故事的講述,都取得較好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倡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意味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將是我們和世界相處的基本方式。通過公共外交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援,有利於樹立良好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也有利於在複雜的國際輿論鬥爭和外交博弈中贏得主動。借此機會,我和大家分享四點具體想法:


一是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文化傳播。我們要聚焦中國發展實際與國際社會關切、加強議題設置,主動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人文故事和文化故事。要創新講故事的理念、形態和方法,用人性的視角、平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生動呈現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變化,讓海外受眾願意看、喜歡看、看得懂,有效擴大對外傳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二是加強輿論研判和國家形象研究。外文局長期重視對國際輿論開展跟蹤研判,深入研究對外傳播規律和策略,就涉華熱點輿情提出決策建議,並連續六年委託國際知名調查機構開展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掌握外部視角觀察中國國家形象的一手數據。公共外交要深入把握國際輿論形勢,從塑造和優化中國國家形象出發,因勢利導、因國施策、有的放矢,在外部環境中有針對性地釋放積極信號、化解負面情緒,拓展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空間。


三是打造智庫交流平臺,開展文明對話。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經濟全球化,破解“文明衝突”,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事關人類社會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鑒,給我們提供了一把破解國際關係難題的“金鑰匙”,也為開展公共外交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黨的十八大以來,外文局舉辦了40余場海外宣介交流活動,像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論壇、北京-東京論壇等高端對話取得了巨大反響,也堅定了我們做好智庫對話和文化傳播的信心。


四是構建話語體系,促進民心相通。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須加強語言服務能力建設和話語體系建設,促進語言相通,打造融通中外的能夠準確全面表述中國價值體系的概念、範疇和表述,在開放語境中實現民心相通。在公共外交領域,我們要“降維”話語表達,讓中國聲音和中國價值穿透文化壁壘,在政府、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社會精英和廣大公眾等各個層面實現深度傳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爭取廣泛的國際認同。


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這是新時代的命題,公共外交勢必更有作為。期待各位專家學者通過本次論壇貢獻真知灼見,碰撞出智慧火花。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