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宸:未來香港應在戰略上吸引人才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時暢 | 時間:2019-11-04 | 責編:申罡

(中國網記者 時暢)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CG資深副主席張懿宸在論壇上發表以下觀點。


張懿宸認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引進來”和“走出去”,其中“引進來”需要重點講。但不是從資本的角度講,而是從人才的角度講。近期,香港發生了一些事情,很讓人痛心。但這些終究會過去,因為在“一國兩制”這一創造性政策下,香港最終會安定下來。


對於我國來講,香港起到的一直是一個窗口作用。從鴉片戰爭到改革開放前,整體來講香港是一個“進貨”的地方,主要進行貿易。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內地完全有能力以武力收回香港,但並沒有這麼做,因為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獲得當時缺乏的橡膠、化工、藥品等等。


改革開放以後,從貿易的角度看,香港對國家做的貢獻更大了。同時它做了一個角色轉變,不僅僅是貿易平臺,更多的轉變成外資進入中國的橋梁。這就從貿易、貨物轉到資本上了。具體也包括,香港真正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1993年,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把H股上市的通道打通了。如今在貿易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資本事實上是富富有餘,已經從資本進口國變成了資本輸出國。從這一點來看,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以保持,但不再是難以逾越。如果香港主動拋棄這種地位,很多其他城市會迫不及待地想取而代之。


張懿宸表示,在整體戰略定位上,未來香港應該更多轉向人才吸引。現在世界的競爭最主要的是人才競爭,美國在這方面很有優勢,他們通過移民政策吸引了各國的頂尖人才。我們可以利用好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讓香港成為全球頂尖人才來內地落腳的橋梁。我國改革開放之後積累的這麼多的人才,有一部分金融人才是從內地先到香港,再回內地發展。下一步我國更重要的是發展科技。在這方面,越來越多的優秀華人科技人才,未來可能會在美國受到一些研究機構的提防和排擠,或者在企業裏遇到玻璃天花板、無法進一步發展。對於這些人才,完全可以利用香港的優勢吸引他們回來。


張懿宸認為,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能給這類人才提供空間,讓他們既可以充分發揮所學所長,為國家發展出力,又擁有一個國際化的社會環境。所以,最近的動蕩,也許會導致有些人離開香港,但這是人口的自由流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