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海:CPI雖重回“3時代”,但全面通脹壓力並不存在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蔣新宇 | 時間:2019-10-23 | 責編:

(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10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9年10月份的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春海教授介紹了主題為“內部結構分化與外部風險增加的宏觀經濟”的報告。


報告認為,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比較多,內部結構調整,深層次矛盾釋放,外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下行,同時貿易政策環境不確定性在顯著提升,中美貿易相關摩擦一波三折。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增長,相關指標也基本維持在合理區間。三季度,宏觀經濟實現了6.0%的增速,前三季度累計是6.2%,趨勢上看,這樣的增速還沒有扭轉經濟下行趨勢,但這樣的增速,從橫向比較和大環境來看,已經非常難得。


報告認為,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重回“3時代”,9月CPI同比增速達到3%,的確引發了對物價層面的擔憂。但簡單分解一下可以看到,目前CPI快速上漲主要來自於食品類,更具體的説是以豬肉、禽肉類價格上漲,把這樣的因素去除掉,非食品類CPI增速只有1%。因此,CPI雖然回到“3時代”,但全面通脹壓力並不存在。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在對抗各種壓力和解決各種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總體穩定增長。同時,報告指出,宏觀經濟下行期出現了諸多結構分化現象,這一點需要關注。


報告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之內要考慮加大逆週期宏觀經濟政策的調節力度,特別是貨幣政策層面,應該通過降息來應對國際範圍內已經出現的寬鬆貨幣政策競爭,國際經濟體已經走向寬鬆貨幣政策,中國繼續維持不降息的做法或需要轉變。


報告指出,中國應積極參與和有效推進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投資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關係發生變化,外界對中國的需求發生變化,中國對外界的呼聲也發生變化,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政府補貼、政府採購、投資政策、數字化、金融科技和包容性增長等方面中國需提出務實的中國方案。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依託經濟學領域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優秀研究力量,同時廣羅其他知名研究機構的宏觀經濟專家,集中從事並支援中國宏觀經濟動態研究和前沿性重大經濟問題研究,定期發佈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中國網作為論壇的戰略合作媒體,中國網《中國圓桌》欄目定期對論壇進行專題特別報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