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中國經濟正按照自己的節奏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敏 | 時間:2019-07-17 | 責編:蔣新宇

胡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2019年已過半,檢視中國經濟運作業績的經濟半年報7月15日由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一系列經濟數據描畫出當前中國經濟的真實圖景。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6.3%的增長,國內生産總值超過45萬億元。

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説其不錯,謂之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這是領先的,偌大一個經濟體實現了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兩倍以上的增長。

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經濟增長落定在年初預期的合理運作區間。

伴之以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較低水準;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2%,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6月末,外匯儲備規模31192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82億美元等這些反映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的經濟基本面指標,用一個“穩”字是對中國經濟運作態勢的最好刻畫。

當然,拉長一點看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走勢圖,6.3%的經濟增長的確處於緩慢下行態勢。世界主要市場對此反應總體平和,國際輿論評價稱,中國經濟數據與市場預期相符。然而,仍有好事者出來鼓噪,成千上萬的企業鋻於中國經濟“悲觀”前景正在離開中國。美國的一些當政者還借中美貿易爭端聲稱“因為經濟放緩,中國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協定”云云,放出種種煙幕彈,試圖誤導國際社會,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加大博弈籌碼。

其實,中國共産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已經非常鮮明地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在中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已不再是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就是要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切實解決好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這是當下和今後一個長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看不清這一點,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國經濟,就不能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自在邏輯和運作節奏。這幾年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都是按照這一邏輯、這一節奏、這一目標且行且進、穩健運作。

今年上半年經濟運作數據透出的全部經濟信號,充分體現的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篤定前行的運作節奏。“穩中有進”是當下中國經濟的基本底色。

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結構性指標彰顯的是“進”的動力。比如,從産業結構看,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4.9%,比第二産業高15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加速優化升級。再從需求結構看,隨著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系列政策的落地實施,消費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大,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8%,其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教育等短板領域投資增長48%和18.9%,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在勃發。還要從要素結構看,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等貢獻在增大,創新創業創造向縱深拓展,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到1.94萬戶,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更加鞏固、更加凸顯。

儘管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呈放緩態勢,貿易保護主義逆風頗勁,中國經濟內在還面臨週期性、體制性、結構性三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壓力,但中國政府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不採取強刺激政策獲得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不搞“大水漫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及時採取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合理控制貨幣閘門,有的放矢地實施逆週期調控措施,穩增長、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工作卓有成效,特別是今年以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促進高水準開放的政策和措施陸續落地,中國的營商環境大為改善。上半年中國的消費和投資結構性改善,吸引外資規模和力度依然強勁,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財政收支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

上半年中國經濟的這份成績單,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反映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趨勢未變也不會變,給國際社會傳遞的應當是“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再平衡”的利好資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就是世界經濟的“壓艙石”和“助推器”,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穩中有進對世界經濟是好事;令人鼓舞的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只會緩解市場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如果一些國家、一些政客借貿易爭端,對這一大勢視而不見甚至煽風點火、或從中漁利,到頭來只會失去中國巨大的市場,只會消弭世界經濟增長的前行力量。

我們也應清醒的認識到,當前轉型升級的中國正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這就要求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徬徨,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和持久的耐力,按照既定的大政方針、平穩的節奏推進實現高品質發展。

不論外部世界如何風雲變化,只要我們不畏浮雲遮望眼,不為紛紜亂局所困擾,踏踏實實、凝神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必將行穩致遠,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終將是一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美好中國經濟畫卷。(責任編輯: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