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中國提前開放金融,將帶來什麼?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海冰 | 時間:2019-07-11 | 責編:于京一

張海冰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國將在2020年全面放開金融業外資股比限制,比原來計劃的提前一年。該如何解讀這一資訊?外資金融機構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又將給中國金融業和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中國高品質發展需要高水準開放的推動

中國之所以在這個時點宣佈提前一年全面放開金融業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從對外宣示態度的意義來看,是表明中國堅持不懈擴大開放的決心不會改變。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面對來自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競爭,選擇採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態度,試圖通過提高壁壘來保護本國産業,使全球化進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典型的就是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和在科技領域的一系列圍堵打壓。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中國向全世界堅定表明瞭繼續擴大開放不動搖的決心。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過去主要以國外為市場和原材料來源的出口主導型發展模式正在向平衡貿易的方向發展,主要以製造業為主的“世界工廠”模式正在向“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並舉”的方向發展。很多産業在關稅、投資限制等措施下保護成長的模式,也需要向與國際企業同臺競技、公平競爭的方向發展。中國經濟,尤其是在金融、研發、文化、資訊等第三産業,需要引進更高層次的國外企業、人才和技術,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另外,中國取消外資對金融機投投資的股權比例限制後,在對外投資協議的商定和談判上,我們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可以要求其他國家和地區取消相應領域的投資限制,這也是在為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向世界換取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中國金融業已經具備了迎接國際競爭對手的實力

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金融業,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發出了門類齊全、規模巨大,具備一定競爭力的金融業。

例如,在全球前十大銀行中,前四位是來自中國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在《財富》全球500強中,全球前十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位列第四和第六;上交所和深交所也躋身全球前十大交易所之列。

在改革開放的前四十年,中國對金融行業採取了相對保護的政策,存在一系列的限制性規定。由於金融業發展具有與當地法律政策環境高度相關、與當地實體經濟緊密交織、金融服務網路建立需要很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等特點,中國金融業充分利用這段寶貴的政策保護期,在大陸市場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先發優勢,可以説中國金融業已經具備了迎接國際競爭對手的實力。

以銀行業為例,外資銀行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存在感,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政策的限制,如一度規定外資銀行一年僅允許增加一個省的分支機構等等;另一方面與外資銀行長期無法適應國內的發展和競爭環境也有關係:例如,在法制完備規範的市場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外資銀行,很難適應中國融資市場在監管相對寬鬆甚至缺失的情況下,快速發展甚至野蠻生長的局面,例如近年來國內“影子銀行”快速發展,而外資銀行基本沒有參與;部分外資銀行對中國本土金融人才缺乏信任,長期無法實現管理團隊的本地化;等等。

內外兩方面的因素使得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處於落後地位,部分外資銀行甚至已經撤銷了一些分支機構,如2016 年花旗中國相繼關閉了深圳前海支行、北京望京支行、大連星海灣支行和上海延安西路支行。在證券、保險等行業,也存在類似的情形,目前外資銀行資産佔全部商業銀行的比重為1.6%,外資保險公司佔比為5.8%,均處於競爭弱勢,但也意味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真正引入國外金融機構,不僅有利於中國消費者,更將有利於金融業長遠發展

目前,儘管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市場競爭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但作為現代金融業主力的外資金融企業,其核心競爭實力仍然非常強大,在市場化競爭能力、全球資産配置、全球網路的建設與管理、全球經營合規能力、金融産品設計、證券及衍生品投資能力、混業經營的管理與風險控制、風險投資對創新企業的股價與投資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如果能夠獲得國民待遇在國內展開營業,將會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産品,提升中國消費者的福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證券行業,2005年初至2018年初,QFII投資者的年平均收益率高達22.43%,在國內基金、保險、券商、銀行、社保等機構投資者中排名首位,顯示出強大的投資能力。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金融企業來説,原本被限制住手腳的對手現在解除了束縛,將激發中國的銀行、券商、保險和其他金融企業進入新的競爭狀態。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的幫助下,中國金融企業原本具備的物理網點優勢將被大大削弱,外資金融機構更加擅長的産品開發能力、投資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資産配置能力、全球服務能力將成為倒逼中國金融企業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學習能力的最大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説,真正引入國外金融機構,不僅有利於中國消費者,更將有利於金融業長遠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全面放開金融業外資股比限制後,外國金融企業將重新審視中國市場的機會,但取消股權比例限制僅僅是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一個方面,要想真正將這些全球高手引入中國市場,還需要在具體的行業管理規則上進行實質性改革,真正給予外資金融機構國民待遇,使他們能夠放開手腳,在為中國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産品的同時,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第二次能力大提升。(責任編輯:韓雅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