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
近期,隨著美國制裁力度收緊和軍事壓力加大,圍繞伊核協議出現更多惡化趨勢。7月5日,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當局説,直布羅陀方面扣押了正在載有伊朗原油的“格蕾絲一號”油輪,並對油輪最終目的地進行調查,伊朗方面對此大為不滿,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秘書長穆赫辛·雷扎伊表示,如果“格蕾絲一號”無法立即獲釋,伊朗方面應當考慮扣押一艘英國油輪,以示回應。
7月7日,伊朗方面表示,鋻於美國單邊退出伊核協議且無法期望情況改善,伊朗亦決定減少履行協議第二步措施,著手生産豐度超過3.67%的濃縮鈾。伊核協議出現瀕臨破産,中東迎來新一輪政治安全衝擊的趨勢。
作為一向將中東和平和穩定視作自身重要利益的歐盟,無疑是伊核協議惡化甚至破裂的重要受害者之一。2015年伊核協議的達成,被歐盟及英國、法國和德國視作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及國際關係多邊主義的重要勝利,也是其自認為全球和平安全和穩定帶來的巨大貢獻。而隨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給伊朗核問題帶來各類經濟和安全問題。
經濟上看,歐盟恐怕將受到兩方面打擊。從歐盟與伊朗的直接經濟關係上看,貿易和投資都受到了明顯的衝擊。自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歐洲國家儼然將伊朗看做新的經濟沃土,貿易與投資熱情高漲。伊朗與歐盟的貿易量在2016年執行伊核協議之後大幅增加,與2015年相比,雙邊貿易額躍升超過75%,達到137億歐元。而2017年的上升趨勢更是呈指數級增長,雙邊貿易額達209億歐元。但隨著2018年5月美國對伊朗制裁逐步收緊,歐盟也經歷了較強的寒蟬效應。
以歐盟經濟發動機德國為例,2019年1-4月,德國對伊朗的出口下降了49%, 減至4.5億歐元,機械製造業受衝擊尤為明顯,同期德國從伊朗的進口下降39%,減至8000萬歐元。在投資方面,當年大舉進軍伊朗市場的法國道達爾集團悻悻而歸,放棄投資額數十億美元的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項目,集裝箱承運公司丹麥馬士基集團、法國汽車製造商標致雪鐵龍集團、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等也不得不割肉止損。
另一方面,依賴域外油氣資源的歐盟也不得不承受伊核問題震蕩帶來的油價波動,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從年初每桶55美元左右升至當前每桶64美元左右,期間還一度74.5美元/桶,若未來伊朗與美國在波斯灣地區針對油輪的衝突事件不斷升級的話,對國際石油總體供應面以及相關預期的衝擊恐怕將更為顯著,歐盟經濟在面對保護主義風潮以及內部動力不足等挑戰的同時,恐怕將再次承受另一次衝擊。
而從外交安全領域,歐盟雖然整體上對美國推出伊核協議以及對伊朗施壓的態勢不滿,但在勉力維護美歐同盟基本穩定的考慮下,亦不敢在對伊朗政策上同美國公然叫板,更多表態在喊話伊朗,要求其不得破壞協議以及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如此次伊朗決定著手生産豐度超過3.67%的濃縮鈾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著眼擔憂伊朗不遵守協議的舉措,而忽視伊朗的行為因美國而起。然而,歐盟小心翼翼的行動既換不回跨大西洋關係的轉圜,亦無法令急需對衝制裁以提振經濟的伊朗滿意,更令其希望在全球及地區熱點事務上扮演斡旋穿梭、以多邊主義和軟實力手段有所作為的期待逐漸落空。更重要的是,當前的中東局勢普遍圍繞著美國力挺沙特、以色列,打擊伊朗,欺淩巴勒斯坦的主線起舞,歐盟及主要大國在重大問題上無力發揮應有作用,只能以旁觀者的角色面對安全和政治局勢朝著動蕩方向演變,並在沉默中吞下動蕩帶來的外溢苦果。
如果伊朗與美國的對峙僵局最終釀成了衝突,那麼在中東地區衍生的衝突和動蕩,以及伴隨而生的難民及恐怖主義外溢問題,都將進一步加劇歐盟維護外部安全及內部治理的難度。
然而,歐盟雖無力扭轉美國和伊朗對抗這一主要矛盾,但仍然有一些抓手可以拉動事態朝著緩和的方向緩慢前進。如近期歐盟已經宣佈旨在推進歐盟與伊朗合法非美元貿易的特殊目的工具已經正式啟動,不日即將開始支援雙邊貿易。
同時,從伊朗自身角度,其亦不願真正與美國産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因而仍然希望在可接受的條件下降級衝突,將事態拖入重回伊核協議的軌道。而歐盟與中俄一道仍然留在伊核協議締約國框架中,仍有機會進行維護協議的努力,但最終仍然要取決於歐盟及英法德三國在強權與聯盟的邏輯面前,維護國際道義以及堅持多邊主義初心的意志。(責任編輯 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