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邴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力點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邴正 | 時間:2019-05-28 | 責編: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大灣區的概念和實踐起源於美國。美國最早的大灣區是紐約灣區,開始於1811年,人口2370萬,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GDP 達到1.6萬億美元。之後的舊金山灣區人口765萬,面積1.8萬平方公里,GDP 7855億美元。日本的東京灣區是另一世界著名的大灣區,人口3800萬,面積1.35萬平方公里,GDP約為1.69億美元。對比這三大灣區,我國粵港澳大灣區人口6956萬,面積5.6萬平方公里,GDP 1.3萬億美元,排全球第三位。四大灣區面積合計超過12萬平方公里,佔全球0.8%;人口1.38億,佔全球2%,GDP 5.43萬億美元,佔全球7%,超過2018年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GDP總量。

考察美日的經驗,大灣區之所以對一國經濟影響巨大,主要因為它通常是所在國家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以及新興科技和新興産業中心。新興産業是什麼?主要就是資訊産業、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醫藥生物、航空航太等六大産業。做好這些新興産業的規劃和建設是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也自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著重關注和拓展的領域。如果未來能在其中一些領域做到具有國際影響,個別領域甚至佔據領先地位,那粵港澳大灣區就可以説成功了。

如何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好,我覺得我們不得不應對內外部環境帶來的一些影響或問題。

首先是要全力發展新興産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特色。前面提到的六大新興産業,美國基本都保持領先,而且它最領先的一部分技術不向中國轉讓。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即便面對暫時的逆風,我覺得我們對外還是要保持開放態度,在此基礎上努力在新技術上逐漸形成規模、取得領先,在世界競爭中更具優勢。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興産業時面臨的一個短期局面。

第二,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承載著兩個重要節點,一個是南海,一個是台灣。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使其經濟影響力能夠輻射到東南亞地區,這樣就能進一步加強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勢頭,這將對保持南海持續穩定起到重要作用。至於台灣問題,只要大陸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和可持續發展,時間自然在這一邊。而在經濟發展上,粵港澳大灣區無疑將發揮巨大作用。

第三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個城市或區域的發展不平衡。我們在珠海體會到的經濟氣氛就和深圳不一樣。珠海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其問題。我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來珠海,那時這裡是一個新城,但現在新城已經變成老城,不少建築已經變得老舊。當然,現在新區的建設也早已經起來了。而這背後恰恰反映出一個問題,不僅個別城市內部,而且整個珠三角城市之間的發展都有不平衡的問題。比如肇慶、惠州等地的發展和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比起來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另外,由於港、澳兩地與內地其他9個城市之間制度不同,有些政策還未打通。

推動相關城市或地區協調發展,通過發達城市拉動欠發達城市共同繁榮,粵港澳大灣區在這些方面可以做出榜樣。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