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項立剛:反思創新精神,不能唯心主義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項立剛 | 時間:2019-05-17 | 責編:李曉曼

項立剛 資訊消費聯盟理事長

毋庸諱言,近代以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整體落後於世界先進水準,今天雖然我們在奮起直追,但差距仍存。

對於中國創新能力所存在的差距,經濟與文化界部分人士喜歡把這歸結為中國缺乏自由精神,中國人缺乏創新思維,把創新這樣一個實踐行為異化為唯心論。這些言論還得到不少社會公眾的認同。有必要指出的是,這些用唯心主義思維去指導創新、把科學分析變成唯心臆想的人,大部分缺乏科技創新實踐,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既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創新,也缺乏行動力。

中國人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意識,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銅、陶器、鐵器的國家之一,四大發明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擁有自己的曆法,培養出多種主食和蔬菜,絲綢、紡織、瓷器、造船等很多領域都曾經領先於世界。可以説古代中國人民不但熱愛創新,同時也通過創新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天的中國人是不是缺乏創新思維呢?事實也不是如此,中國的專利申請已是世界最多。我所在通信業,以前就是做一個“山寨”手機,也要琢磨在這個手機上創新一個別人沒有的功能,讓它更具市場競爭力。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中國創新能力落後於人?怎麼才能讓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呢?筆者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穩定的政治。近代以來中國創新的落後,重要原因就是戰亂與民不聊生。只有穩定的社會才是創新的基礎,才是技術創新的根本保證。縱觀世界各國,創新領先世界的國家,都必須政治穩定、國力強大。

其次,經濟發展也是創新的基礎。需求是創新誘發器,如果經濟缺少活力、社會需求不足,就很難刺激創新。同時經濟發展也是高品質教育的保證,沒有全民素質的提高,很難有創新的突破。

最後,創新是一個長期的技術積累過程,不可能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以筆者熟悉的資訊通信業為例,中國作為後來者,開始的路就是跟隨和模倣,在模倣已經做得非常好,可以和對手去競爭時,就必須要有投入和創新,來形成自己的突破。近年,中國品牌的手機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把歐洲、日本的手機品牌全面打敗。在整機已取得突破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在零配件和晶片領域形成突破。在這些領域也形成了較好積累的情況下,我們的目標就必須指向“無人區”,在低時延、AI能力上領先世界,這就是我們經常説的底層“原創”,這些底層“原創”怎麼做到?不可能是自由精神的臆想,而是長時間技術與能力的積累,最後形成爆發力。

在創新之路上,中國缺的是時間。近年來,中國在具體研發、生産方面已經積累起優勢,差的是“原創”,再往前走一步就是“無人區”,闖出“無人區”,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