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黑土地”

來源:浙江日報 | 作者:盛勇軍 | 時間:2019-05-14 | 責編:李曉曼

自“三服務”活動開展以來,桐鄉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要求,面對面傾聽基層和群眾的呼聲、實打實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怎樣充分放大烏鎮峰會的紅利效應,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在“三服務”過程中我聽到最多、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我也確確實實體會到,要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黑土地”,桐鄉雖然有基礎、有條件,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數字經濟企業為什麼要來

在大量走訪調研、聽取意見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企業為什麼會落戶烏鎮、落戶桐鄉,這絕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大會,而是對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綜合考量。

宇視科技和桐鄉結緣于2015年的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但真正確定跟桐鄉合作卻是去年的事。之所以選擇桐鄉,用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的話説,“務實、低調、強大執行力、接地氣,宇視企業文化與桐鄉精神不謀而合;桐鄉市委、市政府對項目鍥而不捨的精神,桐鄉領導幹部紮實的作風以及貼心的服務,讓宇視最終紮根桐鄉”。和宇視科技一樣,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隔空點讚的鳳岐茶社,也成為反映桐鄉營商環境優越的又一個生動案例。這家誕生於山東的企業孵化器,落戶烏鎮僅4年,就孵化改造了近60家農業企業,成為國內知名的智慧農業發展和新動能提升服務平臺,總資産超過100億元。自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以來,桐鄉已經引進數字經濟項目800多個,數字經濟企業從最初的3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361家。

與其説他們選擇了桐鄉,不如説他們選擇了更好的未來。那麼,在政策彈性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什麼才是最有吸引力的?什麼才是企業最看重的?我認為關鍵是三點:

平臺空間大不大。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永久落戶,桐鄉這個與數字經濟似乎沒多大關聯的工業城市會有1300多家數字企業誕生。對於“四新”經濟企業來説,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以前招商的“撒手锏”是土地、稅收兩大利器,現在是平臺。平臺越大,集聚效應越強,越能讓各類創新型企業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獲取人才、技術、資金、資訊、市場等要素。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就是桐鄉發展數字經濟的最佳平臺和最大優勢。

功能配套行不行。對於企業和人才來講,他們所關心的是,能給他提供什麼、有沒有他們想要的?在這裡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功能配套非常重要,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功能配套,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在與相關企業接觸中,他們認為桐鄉這方面有一定優勢,尤其是這幾年越來越完善。

政務環境好不好。高效的政務環境是軟實力,也是生産力。我們通過“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VIP組團服務、“代辦制”,實行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等,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黨委、政府,就是要做企業的“店小二”,把企業“圍墻外”的事情給辦好,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給、政策供給、資源供給,讓企業有良好的發展環境、肥沃的成長土壤、充足的陽光雨露。

二、目前的問題和短板在哪

這幾年,桐鄉的數字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無論是體量還是品質都有不小差距。通過實地考察和了解,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和短板:

平臺能級不高。儘管目前桐鄉在數字經濟方面已經有烏鎮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大數據高新技術産業園兩大省級平臺,但是規模偏小、空間受限、集聚力不夠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平臺承載能力弱,導致對優質項目的吸引力不強。

配套水準不足。無論是産業配套還是生活配套都不能完全滿足數字經濟企業和人才需求。比如,在産業配套方面,桐鄉缺乏高能級的、頂尖的研究機構,創新資源相對不足,這恰恰是很多企業非常看重的。在生活配套方面,桐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與周邊大城市相比存在較大落差,對各類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導致人才引進難、流失率高。

龍頭項目不多。由於自身産業基礎薄弱、産業生態尚不成熟,導致在産業培育上缺乏亮點,缺乏高端企業、領軍企業、特色企業。

三、努力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黑土地”

問題就是努力的方向,企業的呼聲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桐鄉要在數字經濟發展上有大作為,一定要把環境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硬環境”“軟環境”兩方面入手,真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黑土地”。具體來説,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抓起:

完善“三個體系”。第一個體系是政策體系。要形成所有數字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在目前已有“1+X”政策扶持體系的基礎上,結合“三服務”活動中企業反映的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第二個體系是金融支援體系。我們設立了10億元的網際網路産業引導基金,要進一步做大基金規模,充分發揮其“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同時,要引導金融機構針對數字經濟開發特色化信貸産品,並設立數字經濟産業專營的政策性擔保機構,有效解決數字經濟企業融資難問題。第三個體系是創新服務體系。大力引進一批高能級的創新平臺和高等院校,積極推動國際國內一流數字經濟科研機構落戶桐鄉。鼓勵以數字為核心的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桐鄉先行先試。

強化“三個支撐”。第一個支撐是平臺支撐。結合平臺整合提升工作和烏鎮大道科創集聚區建設,推動烏鎮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試驗區、烏鎮大數據高新技術産業園兩大園區擴容提質,高起點規劃建設世界網際網路産業園,拓展新空間。尤其是要加快國家級平臺創建步伐,強化項目集聚和要素保障,做大做強主平臺。第二個支撐是項目支撐。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聚焦人工智慧、大數據、資訊製造等領域,全力實施“精準招商攻堅行動”,確保今年新增數字經濟企業1000家以上,總投資200億元以上,特別是要吸引國內外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在桐鄉設立企業總部、區域總部。第三個支撐是人才支撐。落實好人才新政“桐鄉27條”,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態圈,讓各類網際網路人才紛至遝來。同時要放大烏鎮智庫、烏鎮院士智慧谷等作用,注重柔性引才,形成桐鄉的“最強大腦”。

健全“三個配套”。第一個配套是産業配套。數字經濟也要形成集聚效應,要圍繞産業需求引進各類資源,更加注重産業鏈招商,形成“葡萄串”效應,實現産業協同共生。第二個配套是基礎設施配套。包括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辦會基礎設施等等。今年,我們已經啟動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新展館在內的一系列綜合配套建設,同時,我們將建成並應用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率先佈局商用5G網路,推進“城市大腦”“光網城市”“無線城市”建設,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第三個配套是生活配套。在走訪過程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高端人才對高品質生活配套的需求非常強烈。很多公司向我反映,之所以人才留不下來,並不是因為薪資不高,而是桐鄉的教育、醫療、文化等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下一步要結合國際化城市建設,著力補齊這方面的短板,加快引進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人才社區,提升城市的綜合配套能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