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國觀智庫發佈《“一帶一路”中國海外港口項目戰略分析報告》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琳 | 時間:2019-04-15 | 責編:王琳_觀點

中國網訊(記者王琳)4月11日,國觀智庫在京舉行《“一帶一路”中國海外港口項目戰略分析報告》發佈會,報告對目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運營港口的輿情環境、政治環境、安全環境和戰略機遇等做了細緻分析,並對下一階段的戰略實施提出了具體建議。

國觀智庫總裁 任力波

國觀智庫總裁任力波表示,“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運營港口兼具航運物流産業載體和通道支點作用,具有高度的戰略,對地區經濟外交和安全均有較大影響。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和運營的不斷推進,公共港口存在內部問題和風險顯現,不僅對中國和港口所在國的項目合作構成了一些障礙,同時對國際社會正確認知“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産生的影響是中國下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基於以上認識,國觀智庫詳細調查中國企業資本42個海外工作項目,採訪多位從事海外港口的專家和企業代表,編訂《“一帶一路”中國海外港口項目戰略分析報告》。


國觀智庫專職研究員 田秋寶

國觀智庫專職研究員田秋寶彙報了報告的主要內容。他表示,報告中首先揭示了港口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重點的重要而特殊的角色,並進一步説明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運營港口就是要把中國經驗複製到其他發展中國家,通過港口建設和運營為對象國的經濟發展賦能這一內在因素,也是最根本的經濟動力。

報告並不諱言港口的多重功能。中國投資運營海外港口可以實現三種功能:一是聯通全球經濟要素、二是促成區域産業佈局、三是配合國家外交戰略,由此形成點—線—面—體的區域經濟網路。

報告最後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應處理好戰略投資和商業運營的關係,用規範的商業運營保障戰略投資的長期有效。其次,應對目前投資的海外港口進行評級、分類,制定有差別的發展計劃,引導戰略資源精準高效分配。最後,要加強海外港口投資運營的開放性,引入民營資本、本地資本、海外資本,推動港口本土化進程,建設“多邊港口”。


國觀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張蘊嶺

國觀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聽完報告表示,國觀智庫作為獨立的民間智庫,發佈《“一帶一路”中國海外港口項目戰略分析報告》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創新性。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不光是理論構想,更多的是實踐構想。“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到今天,已經變成一個世界新型發展合作的平臺,沿線地區已形成跨層次、多領域的互聯互通項目體系,以港口為支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也已經“遍地開花”。

他建議,應建立港口網路,“海上絲綢之路”的互聯互通,不僅是港口與港口之間的連接,更是應該建立港口網路。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戰略研究處處長 李鼎鑫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戰略研究處處長李鼎鑫對此報告給與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推動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網路,著力推動海陸空網,四位一體的大聯通,開創聯通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國觀智庫選擇港口城市為切入點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它發揮著推動陸海聯通,發展聯動文明融合的重要樞紐作用,還發揮著發展臨港産業和腹地經濟,推進港口園區和城市三位一體的綜合發展,推動陸海經濟深度融合的這麼一個重要作用,為下一步的中國海外港口的投資建設佈局,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懿翀、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海外投資部總經理疏志明、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馬克偉、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執行理事彭宏偉分別從各個角度駁斥了部分外媒關於“債務陷阱”的論調,並建議在海外港口投資運營過程中要更好地加強國別投資環境研究,尤其是要做好人文地圖工程;要更好地發揮民企作用,實現央企和民企的合理分工;要更好地加強法律風險識別和評估,完善國際法律援助體系,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向“工筆畫”的轉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