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4月14日上午,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中國大飯店舉行。南京東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閔浩出席論壇,閔浩圍繞“應對全球經貿格局變化——中國對外投資調整與新機遇”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他發言的主要內容。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中國企業的狀況和國家經濟狀況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中國不再像改革開放早期那樣擁有有非常強的人力成本優勢。早期1998年我去歐洲的時候看到,中國的産品主要是靠成本優勢、靠價格優勢打市場。而現在中國在成本方面的優勢逐漸消失,所以看到中低端産業逐步向東南亞、印度等國家轉移。
未來中國的企業應該如何走?中小企業要提升自己産品的技術能力,加強在專業化、品牌化方面的建設。
1998年,我們去歐洲做市場的時候主要是給別人做貼牌,當時給歐洲最大的廠做貼牌。但是在2000年的時候,因為價格問題,就有企業就把我們的業務擠掉了。因為這件事情,我就吸取了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就是企業如果只是做貼牌,業務就會非常不穩定,前途就不可控。
2003年我們“轉戰”到美國去,就定下了一個規矩,我們企業只做自己的品牌,不再給任何一家企業做貼牌。同時,當時定了一個策略,就是要做這個行業的一流企業,不靠價格去打市場。所以在北美的時候,我們的産品就是瞄著當時國際一流水準去做。産品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內在的、外在的細節品質都要超過同行,定價當然也要向同行一流水準看齊。
這樣的策略,雖然我們企業當時起步非常困難,因為中國的産品賣到與歐美同行基本上一樣的價格,是非常不容易做這個市場的。而我們做的市場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全世界不超過10家企業在做。而美國的兩家企業壟斷了全球當時90%的市場,所以我們進入這樣市場難度非常大。但是我們通過品質提高以及不斷創新,最後還是打動了客戶。
我們現在在美國這個單一市場,已經佔據了高端市場70%的份額,而且都是自己的品牌。這可以作為一個好的經驗與大家分享,那就是中小企業要堅持把品質和品牌做好。雖然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一旦做起來了,未來發展就會越來越好。這次中美貿易摩擦,我們企業沒有受到影響,相反業務今年有60%的成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産品現在在這個行業中間已經算是最領先了,所以我們就會有溢價能力。
同時我們現在的産品在歐洲也有相當的影響力,我本人除了在中國做國標委的委員,在歐洲也是我們這個行業標委的委員,是唯一的一個中國委員。之所以能夠會進入這個歐洲的委員會,也是因為我們的産品在歐洲有相當的影響力,大家也認可我們的産品品質。
所以,中國中小企業一定要深耕市場,做好品質,發揮技術優勢,做行業的單向冠軍,這一點對中國企業非常重要。
關於標準的問題,因為我們參與了很多標準的制定,所以我們有一些對於中國標準的建言。中國在國際化過程中,一直是追隨別人的標準,學習歐美的標準。所以基本上在全球這個行業中,主要也是採用的歐盟標準。
中國在國家標準的制定方面,會存在存在兩點不足。
第一,很多標準都是由國家來制定的,這個和西方國家完全不一樣。
西方國家除了與國計民生特別相關的標準由國家來制定,其他標準都是由民間企業來制定的。比如美國的實驗室,歐洲的實驗室,這些民間企業來做標準。這樣,第一會有效率,第二會有內生動力。
因為它的標準要去推廣,必須要去建立品牌,建立一個有效的推廣體系。而政府去做這些事情,既沒有效率,也沒有動力。舉個例子,國家的保險箱標準20年才更新一次,上一個標準是2000年,這次的標準是2019年頒布,2020年5月1日實施,我也參與了這個標準的制定。大家可以看到,20年才更新一次標準。而歐洲同行的標準基本上是三年就更新一次。
第二,標準品質的監測、評判、監督也是以政府行為來做的。政府行為,其他國家不可能承認別國政府的認證,因為這涉及主權問題;政府不可能有非常好的監管體系。
中國的實驗室,在標準化從制定到監管整個方面,應該有所改變,這樣中國的國際標準才可以和國際接軌,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