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加快推進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方明 | 時間:2019-03-27 | 責編:王琳_觀點

方明 江蘇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江蘇高校區域法治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處理好傳統型行政區劃與開放型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克服行政區劃對跨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帶來的阻隔作用,進而構築更大範圍、更加高效的産業分工體系、資源配置體系、市場經濟體系以及更加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越來越成為長三角各省市政府治理體制改革面臨的重大挑戰。加快推進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江蘇的優勢和作用,推進長三角地區規劃對接、立法協同、市場監管、生態共治和民生共用,集中力量融入、支援和保障長三角區域更高品質的一體化發展,成為江蘇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當前,江蘇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中可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作為:

規劃對接方面。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關鍵在於發揮各地特色,明晰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區域空間格局。一體化不是一樣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有賴於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化競爭為協同,扭轉“高層務虛合作、基層務實博弈”的局面。在規劃對接上,應進一步發揮上海綜合服務功能齊全、江蘇實體製造業實力強、浙江民營經濟活躍、安徽資源優勢明顯等特點,形成産業一體化發展合力。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已經在交通、産業、科技、環保等12個方面進行了專題合作。當前,在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各類規劃有序對接的同時,需要進一步聚焦各方關注的問題,提升專題合作品質。江蘇可將區位優勢轉化為基礎設施優勢,強化交通運輸的全方位對接協調,落實省際交通幹線互聯互通、運輸服務一體化等重大事項,充分發揮江蘇公路、鐵路、港口、航空等運輸方式齊全和江海河湖水運便利的優勢,進而提升江蘇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立法協同方面。為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地方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已經建立起立法成果和立法資訊共用機制,並建立了實時共用的微信平臺。未來應注重拓展共用平臺的形式和內容,及時分享各自製定的地方性法規,交流各自的立法工作情況和重要立法資訊,討論研究地方立法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相互提出有關地方立法的意見和建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制定立法規劃或年度立法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區域協調發展需要,注意相互吸收彼此意見,照顧彼此關切,使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滿足區域協調發展需求,最大限度發揮立法資源和制度規範的協同作用。同時,可通過簽訂地方立法工作協議,加強地方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和具體立法項目協作,以及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溝通協調,探索建立立法工作資訊交流、聯合起草等模式。江蘇設區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等應加強與滬浙皖兩省一市的協同,包括立法規劃計劃協同、起草工作協同、立法工作推進協同、立法成果共用等,逐步做到標準協同、監管協同和處罰協同。

市場監管方面。長三角三省一市2014年就共同簽署了《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旨在加強區域合作,著力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為繼續推動長三角地區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江蘇應進一步突破傳統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按照市場化要求營造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及時修改有礙市場統一的有關規定,建設協同監管的資訊共用平臺,促進政府行業技術管理和監管執法資訊的歸集、交換和共用,加快探索建立統一的區域市場規則體系,推進長三角區域標準化合作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形成統一的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推動審批許可事項清單合一,證照資質互認,加快信用長三角建設,實現綜合監管和智慧監管,在更大範圍內實現資源整合和一體化共用,共同打造長三角更優營商環境。

生態保護方面。江蘇應加強與滬浙皖兩省一市在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環保工作協同,強化生態系統修復,優化區域生態格局。長三角區域應把以人為本作為生態保護的前提,優先發展生態産業,將原有的産品型經濟轉變為服務型經濟。深化這一區域大氣、土壤和水污染跨區域聯防聯控,建立地區間生態保護合作機制和補償機制,根據各城市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謀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在注重區域生態環境的共同建設、共同保護、共同治理,聯手解決大氣污染、流域性水污染等問題的同時,積極創建生態環保領域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2018年6月,滬蘇浙皖四地檢察機關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決定建立日常工作聯絡、資訊資源共用、案件辦理、研討交流以及新聞宣傳等5項司法協作機制,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為打擊此類犯罪構建統一的司法平臺。

民生共用方面。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聯繫更加緊密,區域內居民來往日益頻繁,區域市場、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一體化訴求越來越迫切。為構建長三角區域“幸福圈”,推動區域內市場和民生資源進一步合理配置和共用,讓百姓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江蘇應加快建設資訊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大型科學設施協作共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公共交通異地掃碼通行、民生檔案異地查詢、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等合作成果。同時可嘗試性探索建立跨界功能區,如文化保護區、水污染治理區、大氣污染防治區、教育學區、醫療服務區等,促進跨界區域之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和高品質發展,打造高品質生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