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主會場展開一場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討論主題是“全球經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
熱點話題需要重要嘉賓,對大灣區的討論離不開三地決策層。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本節作為代表發言。討論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順主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順在開場白中表示,“大灣區”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種自然狀態,是一种經濟現象,也是當代世界經濟主體,是大都市群發展的基礎,是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力的主體。 “大灣區”在全球都在發揮重要作用。 著名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導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在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珠三角9個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000萬。2018年,GDP達到10萬多億人民幣。 王安順説,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措施,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大灣區建設被寫入了中國共産黨的十九大報告,再到2月18號,《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正式發佈,可以看到大灣區建設的進程正在不斷加速。 歷經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具備建設成國際一流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根據《規劃綱要》,大灣區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典範。 這些宏偉的目標如何變成現實?如何來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這都是發展中的中國非常關心的問題。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 作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是黨中央大格局、大視野、大氣魄,推動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更高水準上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大手筆,這既是港澳從國家發展大局中獲得更廣闊發展空間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也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帶來重大歷史機遇。 對廣東來説,推進大灣區建設,有利於廣東省發揮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深化與港澳互利合作,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有利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引領帶動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我們高興地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重大國家戰略一經推出,就極大的振奮了粵港澳三地人民,迅速吸引了全世界、全社會關注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堅實、潛力巨大,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打造成為富有活力的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一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6萬億美元,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的水準。擁有20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廣東省是中國內地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2018年,GDP總量達到了9.73萬億人民幣。深圳在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中第5,位居全國創新力最強城市榜首。廣州GDP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二是擁有活躍的創新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內集聚了4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個國家級大科學裝置、4所世界100強的大學。R&D研發投入、有效發明專利量穩居全國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的一半。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等領域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新型産業。 三是擁有發達的交通網路。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建成了通達全球的海陸空交通網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去年,大灣區各機場的客運量累計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累計超過7000萬標準箱,均居世界四大灣區首位。其中,廣東開通國際空中客運航線200多條,國際海運航線300多條。 四是擁有較高的國際化水準。 香港、澳門是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和自由貿易港。珠三角9市是中國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2018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了1.04萬億美元,佔全國的22.5%。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47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000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一流灣區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在發展空間、要素集聚、制度安排等方面更具優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順應全球發展潮流,承擔起代表我國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重要使命。 廣東將抓住機遇,以大灣區建設牽引帶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 我們將大力推進設施的“硬聯通”和機制的“軟聯通”,共同打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我們將認真落實《國家外商投資法》,加強與港澳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築等領域的規則對接,進一步完善産權保護、政務服務、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我們將加快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我們將紮實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我們將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共同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我們將積極增進三地民生的福祉,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期待未來緊密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以“ 一國兩制”為原則,享有高度自治,大灣區對香港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我們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大灣區的發展態勢良好,這並非偶然。 全球經濟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三個特點。 1. 中央政府對大灣區發展支援和重視。 除了習主席的個人指導之外,還有20多個中央部委參加了大灣區領導小組,提供政策指導、有效協調和敲定可行的措施。目前全球經濟充斥不明朗和不穩定因素,以及保護主義的抬頭。九個內地城市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套法律制度”等背景下的開放和互聯互通,充分展示了具有不同特徵的經濟體如何可以共同努力,實現多贏。 2. 三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熱情前所未有。 儘管香港過去取得多項成就,但香港不能固步自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的支柱産業無可避免地面對嚴峻的競爭。 大灣區約有七千萬人口,面積達56000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已超過南韓,達1.6萬億美元,為香港提供了重大的新機遇。大灣區城市群對優質的服務有龐大需求,涵蓋高等教育、法律、會計、醫療,以至包括集資、風險管理和資産管理等先進金融服務,香港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以服務為主的經濟體,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 3.繼國家改革開放過去40年取得重大成功,大灣區將在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發揮前所未有的歷史性作用。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位於中國沿海對外開放的前沿,以泛珠三角地區為其廣闊腹地,大灣區的發展標誌著在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 它將有助儘早實現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支援中國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的持續增長。 它亦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新型開放經濟體系;並開發新的高級別國際合作平臺。 鋻於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巨大機遇,我有決心帶領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將堅守“一國兩制”原則,並善用我們的長處,包括我們在金融方面的優勢。 為了讓香港抓住大灣區以及不斷增長的東盟市場所 帶來的機遇,本屆政府採取了一些重大舉措。 大灣區的《規劃綱要》訂下了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明確方向,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産業。 我期待香港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規劃綱要》特別強調在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香港具深度和流動性的資本市場可提供私募基金直接融資或通過上市籌集資本的渠道,有助推動科技成果作商業應用。 我認為大灣區不僅具備潛力成為東方矽谷,更可以成為同時具備矽谷和華爾街的城市群。 引用《規劃綱要》的前言中以下這一句作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香港期待未來與廣東九個內地城市和澳門,以至和我們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有共同願景的企業和機構緊密合作。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是時代的命題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了,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承擔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及成為全球最佳創新基地的使命,為澳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全力配合國家部署,加強與各個方面的密切溝通,全面深化合作。 一、《規劃綱要》一方面是對過去40年來國家改革開放發展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又繪製了新時代國家發展建設、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必將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規劃綱要》對澳門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貢獻予以肯定,是對“一國兩制”這一港澳最大優勢的肯定。 《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給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就説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和中心就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的深化和升級,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並進一步的發揮粵港澳在改革中的先進作用。 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為澳門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機遇。 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均在國家發展層面上對澳門特別行政區予以明確的定位,在這個基礎上《規劃綱要》又賦予澳門新的使命,即建設多元文化交流合作基地、作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四個中心之一發揮其核心引擎作用、以及作為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支撐點。 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粵港澳三地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也對三地的深化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總體的環境來説,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豐富、發展基礎良好,但三地合作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結構性以及操作性的問題十分複雜,其中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在堅持“一國”的前提下,協調平衡“兩制”和”三個法域、三種稅制“的差異。澳門將著重在規則銜接、制度創新等方面,與大灣區的兄弟城市共同探討,以先行先試的創新合作,尋求實質性的突破。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於“四個更加積極主動”的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必須明確“一國兩制”的優勢所在並加以利用,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大局利益為重的原則,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共同探索、緊密合作,在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浪潮中,擔起中國經濟綜合創新的重任。 最後,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的喜慶之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團結帶領澳門社會各界,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澳門特別行政區將持續、廣泛、深入學習習近平主席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規劃綱要》,配合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意圖,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共同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為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一國兩制”事業新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