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忠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我國已經進入都市圈化時代。在這個時代,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城鎮、鄉村、區域發展,都要樹立都市圈思維,走都市圈化之路。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鄉村振興要以都市圈為主要依託,要都市圈化。
中小城市是城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聯通小城鎮和鄉村的橋梁紐帶。隨著交通和資訊發展,城市鄉村體系雖然越來越網路化,但等級化仍然合乎經濟規律地堅強存在和發展。在我看來,中小城市作為溝通城市體系與鄉村體系聯絡點的地位和作用仍將持續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城市鄉村體系溝通的橋梁紐帶,決定了在都市圈化面前,中小城市不僅不能例外,而且還要發揮更大作用。這就是我為什麼提出中小城市發展要都市圈化的基本依據。
中小城市發展都市圈化,就是要立足都市圈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中小城市,概括來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重點發展超大、特大、大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在超大、特大、大都市圈內,中小城市可以更好地分享集聚經濟,因而一般來講,具有更加優越的發展條件,客觀上會發展得更好一些。可以預見,融入超大都市圈、特大都市圈、大都市圈,重點發展超大、特大和大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將成為我國中小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
二是要培育發展現代化中小都市圈。這既是當前城鄉融合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中小城市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隨著交通和資訊化發展,城鄉職住一體化已經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也就是,這個趨勢不僅存在於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與周邊地區之間,而且同樣存在於城市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與周邊地區之間。根據我的田野觀察,有些中小城市與周邊地區的職住一體化即都市圈化甚至更加深入、突出。
這種趨勢有利於發揮中小城市溝通城市體系和鄉村體系的橋梁樞紐作用,有利於新型城鎮化,有利於區域協調發展,還有利於帶動鄉村振興。因此,中小城市要在盡可能融入超大、特大城市和大都市圈的同時,與周邊地區一起建設發展自身支撐引領的中小都市圈。事實上,發展中小都市圈也是發達國家的經驗。例如,美國上個世紀只有人口5萬以上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組成的大都市圈理論和實踐,但進入新世紀以來,也發展起來了基於1萬到5萬人口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職住一體化的小都市圈理論和實踐。
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率先在國家文件中提出發展都市圈的主張,但從文件內容來看,僅僅限于特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與周邊地區組成特大城市及以上的都市圈。今年1月2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的促進都市圈發展的意見,雖然拓展了都市圈適用的範圍,但仍然僅限于大城市及以上的城市。我認為,要適應我國都市圈發展客觀趨勢和實施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內在需求,進一步拓展都市圈理論和實踐適用對象,把發展中小都市圈納入國家都市圈建設的任務之中。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