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何德旭:深刻認識穩金融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何德旭 | 時間:2019-03-20 | 責編:李曉曼

何德旭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紮實做好穩金融工作,既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任務,也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前提。要明確穩金融的著力點,在穩定金融服務、金融政策、金融運作、金融市場、金融開放上下功夫;既積極穩妥推出穩金融短期舉措,又著力構建穩金融長效機制,夯實穩金融的經濟制度基礎,完善穩金融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健全金融風險應對機制。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金融改革開放有序推進,金融産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但也應清醒認識到,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準還不適應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任務還很艱巨。深刻認識穩金融,紮實做好穩金融工作,既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任務,也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前提。

明確穩金融的著力點,為經濟發展營造穩定安全的金融環境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生共榮。一方面,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另一方面,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紮實做好穩金融工作,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的能力,著力做好穩定金融服務、金融政策、金融運作、金融市場、金融開放5個方面的工作,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穩定安全的金融環境。

穩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金融體系出現“脫實向虛”傾向,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自我迴圈或者過多流向房地産市場等問題造成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凸顯。穩金融服務,就是要著力解決金融“脫實向虛”、自我空轉、自我迴圈等問題,尤其要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金融資源更多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金融需求。

穩金融政策。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釋放了穩金融政策的明確信號。當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暢通利率傳導渠道。要把握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強化貨幣政策前瞻性指引作用。二是提高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效率。商業銀行在貨幣政策信貸傳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高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效率就要強化競爭,提高商業銀行市場化經營水準,提高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減少地方政府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不當干預。三是注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在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通過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激發企業投資意願,引導企業對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預期。同時,在控制債務規模總量的前提下,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穩金融運作。過去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風險點多面廣、潛在風險隱患累積,金融運作的脆弱性上升。隨著金融監管力度持續加大,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各項舉措相繼出臺,我國金融風險總體上呈現收斂態勢,金融運作穩定性顯著增強,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要看到,穩金融運作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採取有力舉措,繼續重點解決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市場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進一步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穩定安全的金融運作環境。

穩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是穩定金融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注重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嚴格退市制度與資訊披露制度,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減少對市場交易的行政干預。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改革,緩解金融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與市場分割現象,完善信用評價體系,發展債券市場,保持非信貸融資合理適度發展。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外短、中、長期因素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做到提早識別和預測風險,及時出臺和落實風險處置措施,穩定金融市場預期。

穩金融開放。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既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需要,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的需要。推進金融開放,既要積極,又要穩妥。首先,有效應對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給我國金融對外開放帶來的衝擊,防止因外部環境變化而出現資本嚴重外流、匯率大幅貶值等情況。其次,將外部因素作為維護金融穩定、擴大金融開放、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所要考慮的長期變數,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導致的風險共振。第三,把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並根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及時研究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新舉措。

統籌實施、主動作為,紮實做好穩金融工作

紮實做好穩金融工作,應在明確穩金融工作著力點的基礎上,統籌實施、主動作為,深化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積極穩妥推出穩金融短期舉措,又著力構建穩金融長效機制,在夯實穩金融的經濟制度基礎、完善穩金融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健全金融風險應對機制上下功夫。

夯實穩金融的經濟制度基礎。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做好穩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礎。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築牢經濟平穩增長的制度基礎,為穩金融提供有力支撐。以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市場化改革為核心,深化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以銀行間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為支撐,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體系、金融産品體系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夯實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基礎。完善金融從業人員、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運作、金融治理、金融監管、金融調控的制度體系,規範金融運作。

完善穩金融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與穩金融之間存在很強的內在關聯性。要根據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強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作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穩定總需求,為穩金融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健全金融風險應對機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要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國産化,健全及時反映風險波動的資訊系統。加強金融業反腐敗力度,強化對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教育監督管理。強化對重要金融市場的監控,保持防泡沫、去杠桿、防風險的政策定力,繼續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去杠桿。重視房地産市場的風險管控,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健全房地産市場穩健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穩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完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穩定市場預期和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國際收支穩健和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