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特朗普會被彈劾嗎?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刁大明 | 時間:2019-03-13 | 責編:蔣新宇

作者:刁大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他不值得。”


2019年3月1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在採訪中被問及是否會發起針對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彈劾動議時,給出了如此輕蔑的回答。

 

事實上,自民主黨主導國會眾議院的第116屆國會就位以來,民主黨陣營就已著手發起了針對特朗普的多項調查,特別是隨著總統前律師邁克爾•科恩出席國會聽證會以及特別檢察官米勒調查報告的呼之欲出,關於民主黨可能彈劾特朗普的猜測再次成為公眾輿論聚焦討論的話題,這也才有了針對佩洛西的發問與如上的答覆。

 

佩洛西其實也給出了所謂“不值得”結論的理由。她的原話大意是,“彈劾將讓這個國家(美國)陷入嚴重分裂,因此除非存在緊迫的、壓倒性的、兩黨都認可的某種理由,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走到那一步,因為那會導致美國的分裂,為了他不值得。”


佩洛西的“不值得”,並不是特朗普“不值得”被彈劾,而是冒著導致國家分裂的風險來彈劾特朗普“不值得”。

 

這種表達看似是在捍衛國家的“不分裂”,但從本質上的潛臺詞其實是,在已經如此“分裂”的國家與政治狀態下,彈劾特朗普對民主黨不是最好的選擇,是對民主黨的政治規劃而言並“不值得”。

 

首當其衝的理由是,佩洛西及其所代表的民主黨領導層到目前為止並未看到足夠彈劾特朗普的政治“窗口”,目前尚沒有構成“彈劾”量級的實錘。

 

雖然科恩在國會聽證會上的各色爆料令人咂舌,但至多是奏響了未來各種調查的前奏,缺少一錘定音的任何證據;而米勒的調查報告,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跡象會將特朗普本人置於不可逆的彈劾境地當中。

 

其次,即便科恩提供若明若暗的線索或者米勒的報告結果鎖定了特朗普某種可能的“罪行”,但這種司法程式的認定仍然與彈劾需要的政治認定存在距離。

 

這也是佩洛西所擔心的“兩黨都認可”的必要性,如果僅有民主黨一黨的認可,就難以實現彈劾所要求的政治認定。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政治認定一定要是“壓倒性的”,這是制度框架所需要的。


雖然按照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民主黨憑藉在國會眾議院中的過半多數完全可以發起對特朗普的彈劾程式,但在聯邦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的要求下,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國會參議員同意才能確認將特朗普彈劾下臺。而僅僅掌握47個席位的民主黨要湊齊三分之二,還需要另外20位共和黨國會參議員的支援,這種跨黨的“壓倒性”局面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者説幾近毫無可能。

 

如此勞而無功的彈劾選項當然“不值得”,除非這個不會有結果的橋段可以實現佩洛西們當前的最大目標——在2020年奪回白宮。

 

在動態的競選政治維度上,作為議程設置的彈劾更像是一把雙刃劍,而且似乎對自己人更不留情。誠然,彈劾這種高級別“大殺器”一旦開啟,一定會徹底套牢特朗普、佔滿他的每個空間與每個時間、癱瘓白宮所有的內外政策議程。但這種鎖定效果畢竟是有階段性的,一旦在總統因為在國會參議院不支援彈劾而躲過一劫的話,特朗普會以勝利者的姿態鞏固基本盤和關鍵盤,而民主黨陣營則不得不面對選民的失望以及對極化黨爭的加倍厭惡。

 

一場無法將總統罷免的彈劾還有可能形成對特朗普有利的局面。

 

即便彈劾顯然不是對民主黨有利的好選擇,但民主黨內部卻還是有人站出來反對佩洛西的“不值得”論調。以剛剛上任國會眾議員的亞歷桑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為代表的少數持有激進進步主義立場的民主黨人很快公開站出來反對佩洛西。

 

而這些一定要把特朗普拉下馬的民主黨人所代表的應該就是接近有60%到70%支援彈劾特朗普的民主黨基層選民。在彈劾與否背後,其實也浮現出如今民主黨精英層和普通選民之間在政治考量與訴求上的分歧。

 

對於剛剛當選的、具有反建制傾向的激進民主黨人而言,他們正在利用普通選民的狂熱訴求來挑戰佩洛西及其所代表的傳統進步主義派,甚至希望更新民主黨的政治生態與政策方向。

 

試想,如果民主黨貿然發起了對特朗普的彈劾但卻又彈劾失敗的話,民主黨的基層選民將會對制度化方式的可控黨爭徹底失望,進而將可能更多更快地放棄傳統派、轉向支援激進派。面對彈劾可能導致黨內權力轉移的溢出效應,佩洛西當然會覺得太“不值得”了。

 

無論如何,從制度上的不現實,到選舉政治上的得不償失,再到黨內生態上的戲劇性衝突,彈劾與否似乎越來越無關特朗普,反而成了如今民主黨謀求蛻變中的陣痛。可以肯定的是,民主黨內部在彈劾問題上越難達成一致,也就意味著他們越難在2020年拿回白宮。(責任編輯 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