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加快上海國際消費城市主城區建設的現實路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作者:劉彩雲 張志昂 | 時間:2019-03-07 | 責編:

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持續較快增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作為保持經濟平穩運作的“穩定器”和“壓艙石”,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8.8%。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新業態繼續快速增長,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國內市場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將持續釋放,消費仍將是我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上海是一座因商而生、因商而興的城市。作為目前消費規模國內頂尖、時尚消費力亞洲領先的城市,上海憑藉其優質的商業文明基因,正逐步成為重要的國際時尚之都和世界消費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市《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將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作為上海商業發展最繁榮、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靜安、黃浦等主城區是國際消費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體現,理應成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主戰場及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的主體功能承載區。

一、上海國際消費城市主城區的戰略定位

主城區是上海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主陣地,具有強大的消費實現價值。主城區擁有繁華活躍的商業經濟體系和高度發達的商貿文化,是境內外消費者購物和著名品牌商入駐的首選區域,凝聚迸發巨大的消費升級能量,最為彰顯上海國際消費水準與“上海購物”品牌魅力,最具打造世界級商街(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區的基礎與潛力。

主城區是上海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聚焦點,具有鮮明的溢出帶動效應。主城區高度集聚商業、資訊、文化、金融、科技等領域優勢資源要素,擁有歷史底蘊與現代商業相融合的城市一流商圈和地標性商街,擁有諸多鮮明識別度、厚重歷史感的經典文化地標,已逐步成為國際高端品牌、國內知名品牌、老字號品牌及原創品牌的集聚高地,從而為高效優化配置消費資源、帶動上海整體商業高品質發展構築戰略優勢。

主城區是上海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風向標,具有極強的消費創新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以南京路、淮海路等為代表的知名商街已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地標性商街,在支援鼓勵商業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及培育“首店經濟”等方面,持續引領消費新風尚、創造消費新需求、培育消費新熱點,優化商業發展綜合環境,已成為帶動上海新一輪商業能級提升、彰顯“上海購物”魅力的標桿和示範。

二、上海建設國際消費城市主城區面臨的瓶頸問題

雖然主城區在一流商圈建設、消費國際化與品牌集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上海同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公認的世界級購物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隨著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和主城區範圍不斷擴大,城市商業綜合體和購物中心供需動態平衡及差異化戰略佈局等問題需要密切關注,外來消費中境外消費佔比不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消費品牌供給不足、助推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的政策制度供給不足等亟待進一步突破。

要打響“上海購物”這塊“金字招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輻射力,境外旅客的入境消費潛力亟需充分挖掘。目前,消費金融配套服務、退稅商店規模、退稅商品覆蓋率、退稅流程便捷度等難以滿足境外旅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逐步擴大離境退稅試點範圍、探索打造主城區離境退稅購物圈及提高購物離境退稅服務水準已成為當務之急。上海是全國老字號品牌數量最多的城市,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品牌商品和特色産品發展不足,本土零售商品牌的國際化程度也不高,“走出去”的力度不大。

商圈智慧化建設有待深入推進。以“大數據+”為創新手段,聚焦智慧商圈應用,如數據分析、商圈消費、交通引導、公共服務、商圈管理等,基於跨部門、跨系統、跨領域數據融合的大數據商圈精細化管理新機制與生態圈尚未真正建立,不利於商圈內多元業態的融合與協調發展,不利於構建優質舒適的消費環境,不利於積極培育消費新亮點、切實提升商圈服務能級。此外,基於人群與商戶集聚效應、地理位置及沿街經營特殊性,主城區消費環境的安全隱患有待進一步排除。

三、加快國際消費城市主城區建設、增強“上海購物”魅力的對策建議

靜安、黃浦等主城區作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主戰場,要立足複合多元的商業生態、厚重深遠的文化底蘊等現實優勢資源,結合城市有機更新與精細化管理,堅持以凸顯差異化功能佈局為導向,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充分承接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在品牌集聚、存量改造、業態升級、模式創新、消費升級和商旅文體聯動等方面做好文章,不斷優化消費綜合環境,提高消費服務品質,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一流商圈和世界級地標性商街,力爭把主城區建設成精品雲集享譽世界、服務創新引領全球、消費環境優質舒適、監管模式接軌國際的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

第一,拉長板、強差異,調整優化主城區商業功能性佈局,持續提升主城區商業能級。國際消費城市商業發展格局要擯棄同質化競爭,注重區分主城區與郊區的整體規劃佈局及功能定位差異,彰顯主城區在以新供給引領新消費,並以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平臺、創新人才激發商業轉型升級新動能、促進産業跨界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商業底蘊和獨特魅力。主城區商業佈局應堅持增減有度,通過存量改造、業態升級、模式創新等措施進一步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拉長主城區高端商業資源要素具有極強集聚輻射能力這一優勢“長板”,著力將其打造成為國際消費城市“新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

對標國際,科學編制後街經濟戰略規劃,實施“主街樹形象+後街提消費”的發展新路徑,引導主城區商業後街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在主街和後街交匯處促進多元化業態集聚,促使後街與商業主街形成空間聯動、功能互補、業態配套、客流貫通的態勢,提升特色商業街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外,要注重用好用活主城區老廠房、老商場、老樓宇等存量資源,依託城市有機更新,著力打造新興産業創新空間、現代商業展示空間,更好滿足創新創業需要和消費升級需求。

第二,增供給、聚品牌,積極承接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以主城區為引領推動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主城區應抓住上海市承辦進口博覽會的有利契機,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支援發展品牌企業、品牌商品、品牌服務,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靈活性和多樣性,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率,以主動順應消費需求升級大趨勢。對標國際知名商業街區,進一步提升主城區國際高端品牌集聚度,高度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入店、旗艦店、體驗店、專賣店等,重點引進和發展一批擁有強大運作實力、具有全球視野的商業運營商、品牌貿易商、零售商和採購商。

國際消費城市主城區不僅是全球消費品牌集聚高地、國際高端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地,也是國內知名品牌、中華老字號品牌、原創品牌的集聚高地。要推動勇於創新發展的老字號品牌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配置全球資源。積極支援老字號專業街升級改造,擴大老字號特色街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堅持培育原創力量,促進本土企業産品升級和品牌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本土品牌,併為支援與推廣中國特色品牌、原創品牌留出發展空間,加快自主品牌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

第三,促創新、增配套,加快推進主城區“智慧商圈”建設,著力打造新消費引領商業發展的新格局。當前,隨著消費客群代際更替和消費需求多元化變化,以服務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資訊消費等為重點的“新消費”領域快速發展,基於跨界跨業融合和新媒體應用的商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助力主城區持續放大創新引領效應和示範帶動作用。一是,瞄準新消費群體的數字化、社群化、個性化、定制化、場景化等新需求,加強和知名科技企業合作,培育發展一批以高科技、定制化、體驗式商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推進新技術新業態在主城區商圈的率先運用。二是,運用大數據平臺等新技術,推動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發展,培育一批電子商務領軍企業、消費類平臺企業,深化線上線下進出口雙向融合創新發展,推進全渠道“買全球、賣全球”。三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資訊化手段為支撐完善商業智慧化功能,即加快推進商街商圈智慧化與資訊化發展,及時共用跨部門、跨系統、跨領域的數據資源,破除政府、企業、消費者之間資訊孤島困境,著力構建上下聯通、縱橫協同、應用創新的大數據商圈精細化管理新機制與互聯共用、多元互生的商業生態圈。四是,完善配套服務,促進入境消費市場協調發展。探索打造主城區離境退稅購物圈,進一步增加離境退稅商店規模和數量,擴大離境退稅商品的覆蓋範圍,以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為境外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旨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市場。

第四,保安全、嚴監管,營造優質舒適的消費綜合環境,不斷增強“上海購物”的體驗度和消費者的獲得感。打造優質舒適安全的購物環境是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主城區作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主陣地,要從行業監管、法律規制、基礎設施、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加強配套政策和監管體系建設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主城區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和運營,尤其是要加強重點商業街區和老商業街的廣告宣傳設施、門店裝飾設施、在建(修繕)項目等的安全監管力度,保障消費者購物環境的安全性。在售後與消費維權方面,創新市場監督方式,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規範企業生産經營行為,加強線上線下統一的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而營造法治化、便利化、舒適安全的消費環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