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魔都何以是魔都?上海這一年的成績單亮了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 | 時間:2019-03-05 | 責編:

又是一年“兩會”時。

往年全國人代會,上海代表團一直很“網紅”,今年,關注度或許會更高。

因為中央給上海劃了三個“重點”:自貿區增設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及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這是去年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佈的三件事。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上海中心大廈119層觀光廳俯瞰上海城市風貌。 新華社 圖


上海怎麼幹?這是全國關心的問題。幾天前,科創板規則落地,速度與進度,超出市場預期。另兩大任務,進度一點也不慢,但一些關鍵資訊目前還需等待發佈。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崛起為世界級大都市後,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依舊是先鋒。

為什麼上海總能站在時代的風口?縱覽上海過去一年的發展,四個特點最令人印象深刻。“魔都”一直有“魔力”,原因也許就藏在這裡。

服務全國

第一個特點,上海的所有工作,站位都很明確:服務全國大局。在中國城市發展的格局中,這一點尤為重要。

最有力的例證,是長三角一體化。在上升為國家戰略前,上海去年就已著力推進這項工作。

時間回到一年前,2018年3月6日,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一個重磅信號釋放。

當天,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回答記者時透露,已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三省一市各派人員,辦公地點放在上海。

敏銳的人意識到,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將提速。後來的推進速度,仍然超乎很多人想像。

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在上海碰面,會上拿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任務一一列出時間表。

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6月1日在上海舉行,滬蘇皖浙三省一市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共同簽訂了11個項目。 上觀新聞 圖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東道主上海當時的表態,“要多算綜合賬、長遠賬、國家賬,在推動合作共贏中盡到上海義務。”

會後,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研究員陳雯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次會議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上海“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

去年,上海還有一件花了大力氣推進的事: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這個聲勢浩大的行動,明確“上海服務”佔據統領地位——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大局。

這正是上海應有的站位。

2018年11月,總書記考察上海期間,特別強調,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海。當時,總書記對上海提出了五方面工作要求,第一條就是“更好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

之後,上海站位更明確。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李強多次提到“四個放在”,表示這是上海做好一切工作的“基點”:“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三角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思考謀劃。”

 

試點大戶

第二個特別的印象,是上海謀劃和落實的能力。

其實,新的三大任務之前,上海近些年已多次承接國家戰略,落地的試點政策之多,甚至有“試點專業大戶”的稱號。

僅有站位,顯然不足以領受那麼多任務。中央的信任,也建立在實力和能力之上。

最近公佈的一組數據引人注目:2018年,上海按常住人口計算的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到13.50萬元人民幣,邁過2萬美元大關,首次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同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一。

上海的綜合實力,由此可見一斑。而從浦東開發開放,再到近幾年的自貿區、科創中心、進博會,也一次次證明了上海的能力。

上海自貿區,100多項改革經驗已複製推廣全國,去年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減少到45條;進博會,無論舉辦效果,還是保障水準,全球參會者都交口讚譽。

再解剖一隻麻雀。2014年,總書記在上海原有的四個中心外,賦予了新定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起初,許多人並不看好上海的科創,但到今天,這些人的想法可能會改變。

前不久,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佈“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上海克隆猴成果位居第一。上海發佈 圖


政府直接投入的部分,進展始終很快,去年也是如此。上海《政府工作報告》為此列了一大段成績,包括大科學裝置建成、重磅科研機構落地等。

更具標誌意義的,是來自市場的肯定:頂尖的科技人才和企業資源,去年加快向上海集聚。

一個重要指標是,2018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生産總值比重達4%,高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水準。

過去一年,騰訊華東總部落戶上海,阿裏和百度,也都和上海簽約更多合作,微軟等國外巨頭,亦紛紛落子上海。

同時,上海也“盛會”不斷。去年,除了進博會,上海還首次舉辦了幾個大會:9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IT巨頭受邀悉數到場;11月的滴水湖論壇,28位諾獎得主參加。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羅傑•瑞迪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作《人工智慧:未來的機遇》主題報告。

 

在滴水湖論壇的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徐路易 攝


有人説,最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勤奮,而作為中國城市的優等生,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領到新的三大任務後,上海依舊勤奮。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進博會閉幕近兩周後,李強就召集上海16個區的區委書記,開了整整一天的座談會。會上,他強調,“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落實三項新的重大任務”。

2018年底,上海市政府內部人士曾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三大任務迅速成為上海工作重中之重,組織專班,抓緊和國家有關部門對接,研究具體方案,加快推進落實。

彼時,上海已把三大任務和進博會這四件事,視作未來發展的“四大戰略支撐”。

幾天前,科創板規則正式落地,算算時間,距離總書記在進博會上提出任務,過去還不到4個月。這是努力奔跑的結果。

 

城市品格

許多人提到上海,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不是高大上的金融或科技,而是諸如“規則”、“精細”這些更軟性的方面。

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的最後,總書記突出點讚了上海城市的品格:開放、創新、包容。

這就是上海最重要的軟實力。

因為開放,所以匯聚各方人才,進而使配置全球創新資源成為可能。因為創新,所以屢開風氣之先,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因為包容,所以不拘一格,能容納更多創新主體。 

去年,上海這座城市給人留下的第三個深刻印象,就是在打造硬實力的同時,始終注重軟實力的提升。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年多前,李強履新上海後,召開第一次全市性大會,即提出政府要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之後推開的營商環境革命,持續到今年已進入2.0時代。

 

2018年11月,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2.0版上線啟用“一窗受理”,設置了18個“零差別受理”窗口。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目前已迅速顯現出成效。一年內,100項行政審批事項直接取消,流程革命性優化,辦事時間大幅縮減。

去年10月出爐的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從此前的排名78位躍升到46位,創歷史最好名次。而作為樣本城市,上海佔比權重為55%。

還有不斷創新的社會治理,上海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對此也一直很關注。

2017年,全國兩會,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

去年,上海城市治理做的幾件事,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架空線入地,讓“網紅”武康大樓進入21世紀以後,有了首張“素顏照”。

又比如新時尚“垃圾分類”,今年1月,上海市人代會上高票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軌道,再次開全國風氣之先。

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表明,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越高,軟實力的影響與作用越來越突出。

上海,憑藉更加開放、創新和包容的城市品格,也在吸引越來越多創新人才和企業紛至遝來,並由此帶來經濟發展新動力。

2018年7月,上海出臺“擴大開放100條舉措”,在汽車、飛機等先進製造業突破了股權佔比等政策瓶頸,這才有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落地上海臨港。

 

2019年1月7日,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在臨港産業區正式開工建設。上海市經信委 供圖


2018年全年,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比上年增長8.7%。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成效顯著,比上年增長8.2%,其中,工業投資創多年以來的新高。

進入2019年,投資繼續涌入上海。今年1月,上海新設外資項目563個,同比增長69.1%;合同外資100.97億美元,同比增長197.6%,增速非常驚人。

 

黨的誕生地

最後來看看人的層面。上海能辦成那麼多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一直以來,上海有制度文明的傳統,公務員群體的規則意識,全國有口皆碑。但給人的印象,有時可能囿于成規,操作的靈活度顯得不足。

過去一年間,澎湃新聞記者和上海幹部交道中,發現這個群體有了不小的變化,更有擔當,也更有創造力。

印象最深的,去年上海打造“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其中一些審批環節調整,和上位法衝突,但很多業務負責人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想辦法,和上級部門溝通、爭取。

最近,有人專門比較了多個省級“一網通辦”平臺,認為滲透率最高,體驗最好的,還屬上海版本。

 

上海“一網通辦”移動端APP:“隨申辦市民雲”。截至2018年底,該APP用戶數已突破一千萬。APP客戶端截圖

“自我加壓”,多名上海幹部談到成功“秘訣”,向澎湃新聞記者説到同一個詞,形容如何做到不斷縮減辦事時間、環節和材料。一位幹部甚至直言,“壓到地板上了”。 

這是股特殊的精氣神。一直以來,上海都有這樣幹事創業的文化基因。不要忘了,這裡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這也是為什麼,這座城市這兩年會不斷涌現鐘揚、王逸平等時代楷模。

去年,制度的保障下,這股特殊的精氣神顯得更為煥發。

2018年7月,上海出臺《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建立容錯機制,鼓勵幹部敢為人先,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

“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既要在改革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更要在黨的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多個場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起過同一句話。

理解魔都的魔力,吃透這一點非常重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