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不忘初心,更好為新時代匯聚力量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蔣新宇 | 時間:2019-03-04 | 責編:白石

——中國網成功舉辦人民政協70年專題論壇


 

(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33日下午,隨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國再次進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間。當晚,三位全國政協委員剛下大會、又上小會,與專家學者一同受邀來到中國網,參加以“人民政協70年,不忘初心更好為新時代匯聚力量”為主題的中國圓桌論壇,共話政協工作,暢談履職心得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即將迎來70週年的大背景下,此次中國網中國圓桌暨議庫沙龍活動,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聚焦人民政協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方面雙向發力,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與專家學者一起回顧人民政協的光輝歷程和歷史功績,講述政協委員鮮為人知的履職故事。


回顧人民政協走過的近70年曆程,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副主任王小鴻在論壇上表示,作為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民主制度安排,人民政協從形式到制度再到體系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演進。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副主任王小鴻


王小鴻説,1949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完成了諸多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當時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還不成熟,政協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新中國建設的許多基礎性工作都是由第一屆政協會議完成的,包括確立了國名、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和首都。


王小鴻説,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人民政協的任務發生了變化,不再代理國家權力機構,而是以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各黨派協商機關和實行各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民主形式長期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關於人民政協的論述。人民政協在原有三個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這是人民政協的新定位。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今天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為凝聚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智慧力量不斷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在談及人民政協制度優越性時強調,人民政協制度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産生和發展絕非偶然,它匯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力量,以及中國的“和合”思想。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以廣泛的民主協商為基礎,承載了近代以來170多年的實現國家和民族自強的理想,經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不懈探索,凝結了改革開放40年的思想結晶,從而在今天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智慧光芒。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在談及委員履職時表示,人民政協發展壯大的過程,正是匯聚力量的過程,人民政協的界別不斷擴大,現在已有34個界別,今後可能還有更多的界別增加進來。人民政協要凝聚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團體、各個行業的力量,社會各方面的訴求都能夠在人民政協這一平臺上表達,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將社情民意的熱點、難點、焦點在政協工作中充分發達,這是人民政協的使命擔當,也是其制度優越性的表現。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在論壇上表示,協商民主是集思廣益式、融慧式民主,人民政協是可以把民主與和諧,協商與監督融為一體的。政協制度的優勢在新時代更加凸顯。政協的工作宗旨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為了服務於國家的大政方針,配合國家戰略的實施。政協不是權力機構,而是議政平臺,是民主協商的制度安排。在履職過程中,政協委員不求説了“算”,但要追求説得對、説得準,委員提提案的時候,不需追求數量,而要追求品質。


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王報換


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王報換認為,人民政協走過70年曆程,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如何認識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定位至關重要。通過一線思維、雙向發力這兩個關鍵點可以更好地認識政協新定位,更好地把政協建設好。


在論壇上,與會委員還結合自身的履職經歷,就提高履職能力和工作品質談心得體會,並與專家一道在建立政協履職評價體系、精準提案、智庫合作、協商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各自建議。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只有深入基層做好調查研究,才能準確把握問題、提出高品質的提案,才能不斷增強政協委員的履職工作,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


中國圓桌,智慧發聲。由中國網智庫中國創辦的中國圓桌系列論壇,聚焦全球熱點,預判國際形勢,解析中國發展,致力於分享智庫、專家權威觀點,傳遞中國聲音。(責任編輯 白石)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