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從中央一號文件看鄉村振興新任務、新要求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曉毅 | 時間:2019-02-26 | 責編:于京一

王曉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在堅持鄉村振興的大方向下,基於當前的發展形式,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中共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總任務,今後一段時間將圍繞這個總任務,逐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如同文件中所指出的,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複雜形勢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那麼,都有哪些新要求呢?

在扶貧領域,文件強調要鞏固扶貧的成果,注重發展長效扶貧産業,謀劃2020年以後的扶貧攻堅的目標。到2018年底,全國還有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精準扶貧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對於那些已經脫貧的地區,扶貧工作的重點是鞏固成果,防止已經脫貧的人口返貧,將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有機地銜接起來。扶貧是總目標,發展長效扶貧産業和鞏固扶貧成果是新要求。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大規模專項扶貧。隨著農民收入增加和國家財力的增強,中央政府先後三次調整貧困線,每次都會有更多的貧困人口被納入到扶貧目標中,但是不管怎麼調整,還是在絕對貧困線上做文章,解決的是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問題。經過精準扶貧,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條件得到了保障,相應的工作重點也就發生了轉變,從減貧轉向貧困治理,除了深度貧困地區以外,大部分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轉向了鞏固成果,防止返貧。而防止返貧不僅是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需要有長效機制,還要防止那些在精準扶貧中略高於貧困線的低收入人群,因為天災人禍而落入到貧困線以下。今年大部分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要摘帽脫貧,但是扶貧工作的力度不能減弱。

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鄉村地區並非是人們所想像的山清水秀、乾淨整潔,農村環境的臟亂差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農村人居環境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是生活污染物,如糞污、廢水和垃圾。一些農村地區糞污、廢水隨意排放,污染水源,傳播疾病;一些地方沒有垃圾處理設施,垃圾隨意堆放。因此在鄉村振興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重要任務,文件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對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等給予補助,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給予獎勵,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專門資金支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另一方面是農業面源污染。中國已經成為農藥和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污染了環境,還造成了食品安全問題。農業部在2015年提出農藥化肥零增長的行動方案,這一行動方案在2018年提前三年實現,為進一步降低農藥化肥施用提供了基礎。在此基礎上,文件提出了農藥化肥負增長的新要求。負增長意味著要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這對長期以來習慣依靠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産量的農民來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提高農藥化肥的知識,增加勞動投入。而對於農業部門來説,也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指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農藥。

文件在農村産業發展、農村金融和鄉村治理等許多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在産業發展上,提出要在縣域發展現代農産品加工業,將“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農副産品加工業佈局在縣域,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在農村金融領域,也提出明確要求,要求縣域內金融機構要回歸到服務三農的本源上,而且要求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文件還提出五級書記抓鄉村建設的要求,強化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要從加大從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機關事業單位優秀黨員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力度。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目前已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既要保障2020年目標全部實現,又要開始謀劃下一個時期的工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件提出了更新、更具體的要求,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責任編輯:韓雅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