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高奇琦:應對全球治理挑戰,中國履行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蔣新宇 | 時間:2018-11-26 | 責編:蔣新宇

(中國網 記者蔣新宇)11月23日,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聯合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國在當前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評估報告》在蓉發佈。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高奇琦教授從六個方面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一是,全球治理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深。全球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分離主義等問題仍然突出;由此造成的地區間衝突導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性加劇,引發了難民潮和跨國疫情等問題。


這些問題為全球治理提出了嚴峻挑戰,需要各國攜手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來在此問題上表現出的保守和後退,無益於危機的解決。


二是,現有全球治理機制面臨風險和挑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出現“羅馬化”傾向,相繼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重要國際協定或組織。


近期,美國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單方面對伊朗實施制裁。從本指標體系的數據情況來看,美國的這一做法尚未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聯動效應,但其負面影響仍值得高度關注。


三是,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全球治理機制。國際貿易是全球治理機制穩定運作的重要“壓艙石”。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援者,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自由貿易體制。


中國不但應從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重申自由貿易的意義,還應表明自由貿易對於全球治理機制穩定運作的重要“壓艙石”作用,將自由貿易的重要性提高到保持全球治理機制穩定的高度。


四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深刻影響了全球治理的發展態勢。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總和,位居世界第一位。


五年前,在二十國集團內部,中國尚處於中游位置。五年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的號召,開始彌補亞洲每年8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缺口。從適應規則到參與制定規則,中國以實際行動和貢獻進入了領先者的陣營。


五是,中國在傳統全球治理機制中的決策影響力不斷加大,但此類機制也面臨不斷加大的改革壓力。指標體系“決策制定”分項中,中國歷年排名不斷上升。但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的一些全球治理機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等發達國家試圖用雙邊或小範圍的多邊協議取代全球治理機制。


世界貿易組織等全球治理機制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機制,需要進行改革,但推倒重來的替代方案是行不通的,在全球治理機制改革方面,中國應當繼續貢獻“中國方案”。


六是,在應對全球治理挑戰方面,中國積極履行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左右,位居全球首位。在應對發展、貧困、傳染病、全球變暖以及環境污染等全球治理重大議題方面,中國積極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其貢獻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