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報告】黃寰:新時代下宜賓的創新發展路徑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黃寰 | 時間:2018-11-25 | 責編:蔣新宇

黃寰  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宜賓作為長江經濟帶上游城市,是新興的創新之城,也是長江上游一個新的創新增長極。近年來,宜賓市委市政府充分運用宜賓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交匯處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創新驅動為引擎,積極實施産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大力推進“雙城”(即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積極實施産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著力打造臨港新區,引進創新和智力資源優勢,決定了宜賓未來在長江經濟帶上游起著輻射帶頭效應。

一、“雙城”建設加快創新崛起

宜賓市經濟發展水準長期位居川南城市第一,但在過去曾長期面臨著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問題,在2016年前市內僅有1所宜賓學院和1所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知識儲備不足,科技支撐不夠,人才隊伍總量偏少,素質不高,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匱乏,成為宜賓經濟轉型發展的嚴重阻礙。

為此,2016年宜賓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站在歷史的起點,以世界的眼光、戰略的高度和戰術的深度,提出“雙城”建設,正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一種突破和創新。“雙城”建設從戰略高度上把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推動宜賓實現新一輪大發展的切入點、著力點和突破口,聚集高校、院所的優質教學和研究資源,打破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匱乏導致創新發展滯後的僵局,體現出了宜賓市委市政府和宜賓全體人民集體智慧和創新思維的結晶。

除此以外,“雙城”建設以宜賓市當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為抓手,從戰略的高度對宜賓市的産業發展進行了佈局,以産業建設為中心,推進産學研更深層次的融合與發展,以全面提升宜賓市高等教育水準,壯大宜賓高素質人才隊伍,完善宜賓新經濟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宜賓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此舉充分體現宜賓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雙輪驅動”、科教興市的決心,旨在為宜賓市的産業轉型、創新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撐;作為促進教育、科技和經濟相結合的有效載體,從根本上解決宜賓人才與經濟脫離,科技與經濟脫離的歷史難題。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宜賓“雙城”即宜賓大學城和科創城從無到有到優迅速發展。在大學城建設中,宜賓已和全國如中國人大、同濟、哈工大以及川內諸如四大、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財、西華、四川理工學院、成都理工等多所高校在內的高等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宜賓所具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産業優勢為依託,本地化培育了宜賓經濟發展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和高端人才。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外,宜賓市還與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簽訂了項目落地協議,在市內已有 6 家産研院掛牌營運。

在科創城建設中,目前已有深圳市朵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築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簽約自建,有軌道交通、智慧終端等7大項目開工建設。

二、“雙輪”驅動推進産業升級

宜賓地處長江上游地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支撐,其不僅擁有省內最大的內河綜合樞紐港宜賓港,還處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實施的交匯處,具有發展的戰略先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抓住國家戰略實施的發展機遇,宜賓市依據自身區位、資源、産業優勢制定了“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一方面鞏固提升市內傳統優勢産業,如白酒、建材以及能源産業等;另一方面在鞏固提升傳統産業的基礎上,加快新興産業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通用航空、新材料、頁巖氣等的佈局與發展,全面推進宜賓市産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進程。

首先在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産業的進程中,為支援促進特色優勢産業的轉型升級和傳統産業的持續做大做強,宜賓市制訂了《宜賓市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其以提升産業發展的效率為落腳點,從産業的局部調整與整體佈局兩個角度出發,提出宜賓傳統産業的發展要堅持創新、效益、集約、生態的發展之路。

其次,在新興産業的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宜賓市從産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出發,針對不同類型産業,建立配套的領導團體,堅持解放思想、對外開放的理念進行引領發展,大力培育壯大以新材料、軌道交通、智慧製造、新能源汽車産業等為代表的八大高端成長型産業。

宜賓市在開始實施“産業發展雙創驅動”的第二個年頭裏,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新興産業邁向了嶄新的臺階。去年,宜賓市將智慧終端産業領域的注資金額提高了37.3倍,累計投資金額高達58.12億元人民幣,最終使得涵蓋電子通訊、電腦、電子設備在內的智慧終端産業産值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按照此猛進發展的趨勢,到2020年宜賓市預期引進高端大型智慧終端企業300余戶,産出智慧産品2億余臺,建成産值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的千億級智慧産業集群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宜賓市更應做好基礎設施的搭建、聯通與高效利用,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等運輸方式的載體優勢,未來的宜賓市將以智慧終端産業為特色帶領傳統製造業的轉型與智慧産業的興起,打造為集研發、製造、生産、經銷為一體的國家智慧終端産業示範性基地,達成年産值300億元人民幣的突破。 

傳統製造業、生産業方面宜賓市也在進行轉型、升級,例如總投資高達37億元人民幣的凱翼汽車項目、絲麗雅集團、天原集團、五糧液集團等多家傳統産業極力推進産業轉型,實現了宜賓市工業總值的高幅度增長。凱翼汽車項目擴大規劃面積,突破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方面的發展,全年總生産15萬輛汽車;絲麗雅集團積極研發生物科技,將傳統紡織技術進行革新並向雙極模進行轉型,從而實現工業總産值9%的增長,另外五糧液集團工業總産值增長10.5%、宜賓紙業工業總産值增長37.2%、天原集團工業總産值增長21.2%。

三、臨港新區打造産城融合新典範

宜賓市依照城市多功能融合共建思路,依託臨港優勢提出“一區五城”的佈局構想,建設集科教之城、創新之城、産業之城、開放之城、宜居之城五位一體的改革先行示範區、新城市樣板區,打造以新經濟為驅動的科技産業集聚區,建設臨港新區産城融合新典範。

科教方面依託大學城為載體,促進産學研的一體化發展。以科技教育為抓手帶動新經濟轉型,形成科技教育強市品牌。

創新方面,以創新驅動為戰略綱領,實現技術創新以及優勢轉換,增強發展動力、提高生産附加值。同時全面推進體制改革及創新,促進資源合理流動以及資源高效配置,從而優化産業生産鏈制度,以全面深化創新改革為重點增強宜賓市核心競爭力。

産業發展方面,重視引進高端先進研發製造項目,加強産業政策引導,推進現代貿易服務業、高新科技産業、高端先進製造業等的産業集聚,形成臨港區的産業合力。

對外開放方面,宜賓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是“國家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注重基礎設施的搭建與互聯互通,依託臨港區優勢與長江黃金水道,提升運輸綜合能力,打造四川最大的集水運、陸運、空運為一體的內河樞紐港、貿易港,促進宜賓市對外貿易發展。

宜人宜居方面,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擁有較好的生態資源基礎。推進綠色産業發展利於建設優美的城市生態環境,宜人居住的生態環境是保證城市經濟持續繁榮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在優化升級産業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的同時也要健全商務區、文化創意區、醫療公共服務區、高端服務區等配套體系,構建現代都市生活的國際現代新城。

四、宜賓未來創新發展展望

創新是産業升級之本、城市發展之基。宜賓在發展歷史中也曾書寫過輝煌的篇章,以五糧液為龍頭的酒産業作為宜賓傳統的優勢産業代表,至今仍然在宜賓的經濟中佔據著巨大的份額,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五糧液沒有歷史上創新的秘方、沒有用現代工業技術對傳統釀酒工藝進行改造,就不可能有今天酒都宜賓的輝煌。

當前,宜賓作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城市,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重要區域、國家西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宜賓市大力建設創新之城為四川省建設 “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礎。

在國家以創新驅動為新動能的背景下,宜賓市依託自身優勢、找準目標定位、整合發展理念、推動城市創新轉型,形成長江經濟帶上游的帶頭效應及轉接排頭兵,充分整合傳統産業和創新技術資源,努力依託“雙城”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並積極推動“雙城”建設成為省級發展戰略,使宜賓能夠在較短時期內脫穎而出成長為四川省經濟副中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