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40年經濟發展助推中國外交歷史性轉型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傅夢孜 | 時間:2018-11-15 | 責編:蔣新宇

傅夢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放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中看中國的改革開放,完全稱得上絕無僅有。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大國,形成如此巨大的經濟規模,能夠長期保持高速發展,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國在全球力量格局變遷中處於新的歷史方位。這種方位並未最終定型,因為與其他大國相比,中國的綜合實力仍有增長空間。


一個發展的中國必然會對人類有所貢獻,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塑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這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的期望,更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擔當。


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際遇決定了中國外交勢必會産生歷史性轉型。中國外交的轉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從世界經濟大國向全球經濟強國轉變。中國是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引領世界經濟增長方面,也是全球貢獻最大的國家。現在中國實行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轉變,由資源勞動和投資驅動逐步轉為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


二是中國正在由地區大國向全球大國過渡。中國經濟規模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經濟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三是中國正由硬實力大國走向軟硬實力並重的大國。作為一個大國,光靠提升硬實力仍不夠,軟實力也同樣是一個崛起大國的應有標配。


目前,中國正從主動融入世界向主動引領世界的方向轉變。中國原來是學習者、模倣者、跟跑者,現在中國正成為方案的提出者,利益的悠關方,甚至是引領者。


例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理念,推動世界互聯互通,各國人民民心相通,充分體現了中國主張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大國責任擔當。


當今世界面臨著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各種理念、各種主張同步而起。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單邊主義、國家至上主義抬頭等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邊體系構成嚴重挑戰。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各種非傳統的安全挑戰,我們要總結好4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責任編輯 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