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瑋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9月20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總共405張國會議員票和405張地方票中,“挑戰者”石破茂最終僅獲得254票,不到“衛冕者”安倍553票的一半。這不出我的預料,不過,有點出乎我預料的是,安倍在地方票中的得票率僅為55%,説明安倍在地方上並非深孚眾望。如果安倍連任至2021年底(雖然眾院第一大黨總裁是“當然”的首相,但兩者的任期並非完全同步),將超過20世紀初的桂太郎,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安倍能夠取得“超長”任期,首先歸因于自民黨黨章的修改。以前自民黨黨章規定,黨總裁只能連任兩屆,每屆三年。2017年3月初,自民黨第84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章中關於總裁任期的修正案,由“最長兩屆六年”改為“最長三屆九年”。若無此項修改,安倍在2018年9月就該屆滿走人。
不過,修改黨章,本身就是為安倍連任鋪平道路。所以能夠獲得通過,公允地説,主要還是因為安倍在任內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業績。至2018年初,日本GDP連續8個季度增長,為28年來首次。根據今年5月公佈的數據,日本失業率為2.2%;創23年來的新低,而2012年安倍再度執政時,是4.2%。
安倍連任後,中日關係將發生什麼變化?安倍竭力推動的修憲,特別是修改作為日本“和平憲法”支柱的第九條,是否會對中國構成威脅?這是中國一直高度警惕的問題。
安倍成功“衛冕”後即發表談話,表示將在秋季臨時國會提交自民黨修憲草案。修憲,多年來一直是自民黨競選綱領的重要內容,也是安倍的政治夙願。按照安倍的説法,就是“將60多年前美國佔領時制定的憲法交還國民手中”。2007年首屆安倍內閣就向國會提交了《日本國憲法修改手續相關法律》(通稱《國民投票法》)並獲得通過,規定修憲法案在參眾兩院各獲得2/3議員贊同後,訴諸18周歲以上的國民公決,過絕對半數即視為通過。
修憲最大的阻力是修改《日本國憲法》第九條。該條規定“1、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2、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1954年,日本設立了防衛廳(2007年1月升格為防衛省)和自衛隊。自衛隊是否屬於“戰爭力量”,長期存在爭議。2012年11月,日本眾議院大選之際,安倍代表自民黨提出的競選綱領明確提出:“在繼承和平主義的同時,明記自衛權,規定保持國防軍”。也就是説,不僅將“自衛隊”的存在視為合乎憲法,而且要將其升格為“國防軍”。
不過,修改憲法第九條因為遭遇多數民眾的反對,同時也為了協調共同執政的公明黨的立場,已發生明顯變化。目前安倍自民黨的修憲主張是讓自衛隊明文入憲,“結束自衛隊是否違憲的討論”。
日本修憲及提升軍力,對中國當然不利。但是,客觀地説,即便日本修改了憲法第九條,也並不意味將奉行擴張主義,將復活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因為,《日本國憲法》第98條第2款規定,“日本國對締結之條約及已確立之國際法規,必須誠實遵守。”《聯合國憲章》第2條明確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聯合國憲章有專門針對二戰侵略國家、被稱為“敵國條款”的第53、77、107條,規定若當年發動侵略的國家再次對他國動用武力,受侵略國可迅即實施武力反擊。中國有火箭軍,日本若敢造次,必遭滅頂之災。
在這方面,我認為中國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今年,中日高層互動頻繁,雙方均明確傳遞出希望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今年5月8日,李克強總理訪日期間,在《朝日新聞》發表了《讓中日友好合作事業再起航》的署名文章。
今年9月初,安倍在接受立場右傾、經常刊登負面涉華報道、評論的《産經新聞》專訪時表示,他將於10月底訪問中國。安倍稱,“李克強總理今年5月訪問了日本,中日關係已完全回到了正常軌道。”9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見安倍時指出,“近一段時期,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多次在對華關係上展現積極姿態。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正步入正常軌道,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勢頭,推動中日關係穩中有進,得到新的更大發展”。
今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40週年。我認為,繼續當選自民黨總裁、躊躇滿志的安倍,很可能在這一天訪華。若果真如此,中日關係將在時隔12年以後,即在2006年10月,安倍初次上任首先訪問中國,進行“破冰之旅”後,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