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馬雲“交棒”:企業傳承呼喚新經濟法則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朱克力 | 時間:2018-09-11 | 責編:王琳_觀點

朱克力 經濟學博士,新經濟智庫(智石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今年教師節最大的新聞,是“新經濟旗手”的交接班預告。選擇在教師節這一天,提前一年公佈阿裏的傳承計劃和自己的“交棒”時間,馬雲老師不可謂不用心。

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畢竟,選擇在54歲正當年之際就提出未來傳承計劃,確有石破天驚的不真實感。不過,既是笑傲江湖的“風清揚”,瀟灑來去,豈非隱者本心。

這種傳承方式,一方面,從小裏説是馬雲獨特思考的結果,從大里講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其內在精神,也結合了作為先行者的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的傳承特點,從時間軸看傳承的脈絡和向前輩致敬的意味,亦清晰可察。

1979年,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以松下公司顧問的身份,斥資70億日元創辦了松下政經塾。

2008年,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退出微軟日常管理,捐出580億美元全部身家成立蓋茨基金會。

2018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宣佈次年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更多精力將投入他最初的職業——教育。

誠然,企業傳承發展是魔咒般難題,尤其在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日益加劇、商業模式和管理觀念迅速迭代的新經濟時代,特別是對於阿里巴巴這樣具有很強代表性的新經濟企業而言。

在此,不妨用我前些年提出的“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來簡單釋其一二。進入新經濟時代,企業要麼主動促進要麼被動經歷三大重塑,或稱之為“三破”:一是介質重塑的“破介”即破除傳統仲介,二是邊界重塑的“破界”即破除資源界限,三是思維重塑的“破誡”即破除陳規誡律。

相應地,新經濟時代的企業和企業家需樹立三大邏輯,或稱之為“三立”:一是志存高遠的“立志”,二是智慧整合的“立智”,三是制度建設的“立制”。由此,面對組織內外正在發生的劇烈變化以及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未來,以“三破”“三立”為內核構成了一套獨特的新經濟法則。

在我看來,阿里巴巴恰恰是一家主動順應並推動“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成為主流邏輯的經典企業,而此番馬雲對外公佈的阿裏傳承計劃,尤其側重詮釋了“三立”中的“立制”。

對此,馬雲在公開信中直言: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他認為,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鍊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單純靠人或制度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制度和人、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公司健康持久發展。

“立制”是“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的關鍵落點,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人間正道。

一年後的今日,馬雲如願淡出阿里巴巴管理層後,他創造的這種新經濟企業交接班模式,想必會成為中國企業家在抉擇企業傳承時的一個高概率選項。

而投身教育,也將越來越多地成為中國企業家的一種歸宿。就像松下政經塾的創立,承載了作為企業家的松下幸之助對教育的理解和對社會的希冀。倘若教育體系更為開放,必然會有更多企業家將此為歸宿。

當然,現實中的“立制”,無疑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種現代性體系化構建。阿里巴巴可以沒有馬雲,但至少一段時期內,馬雲會因此而近乎于“基因”一樣,如影隨形于阿裏未來。這與企業家精神圖騰之一的“創新”,構成了一體兩面的巨大張力。

這個教師節,阿裏向外界傳達的是,週密的交班安排,完善的合夥機制,穩健的公司戰略。從中不難延伸出新經濟企業的傳承之道,其本質恐怕不會偏離:規範有效的治理結構,有序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強大而有導引力且具備較強包容性的文化治理。

現實總是比童話更動人。童話裏的阿里巴巴把山洞裏的財物直接分給了窮人,現實中的阿里巴巴則把創富的平臺分享給了人們。如今,唯有通過制度化的安排,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阿裏,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