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傳統冶金老企業,中冶集團已經成功實現轉型,正以做“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産業領跑者。”
中冶集團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品質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企業發展新定位,全力打造以工程承包、房地産開發、裝備製造和資源開發四大行業板塊為“梁”;以新能源、礦山建設與礦産綠色開發、冶金工程、高端房建、中高端地産、交通市政基礎設施、核心技術裝備與中冶鋼構、環境工程與特色主題工程八大支柱業務為“柱”的“四梁八柱”業務體系。
在新興産業領域,中冶集團憑藉70年的技術積澱,大舉向環境與新能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大型主題公園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美麗鄉村、規劃與諮詢等領域發力,全力搶抓新興産業市場機遇,搶佔制高點,做新興産業的領跑者。
中冶集團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成功設計了中國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站,在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上擁有獨具特色的“核心技術、高端人才、核心裝備製造、生産運營、資本運作”等全産業鏈一體化能力。
這樣一家富有活力的企業,很難想像在2012年時還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一年鉅額虧損達到73.6億,名列央企虧損前列,連續兩年經營業績考核D級。
因此,中冶集團掀起了改革創新大幕,強化頂層設計、突出結構調整、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在改革中重塑、發展和壯大,使企業擺脫了發展困境,進入了連續增長的快車道。
到2013年,利潤達44.4億,效益增幅央企第一;2014年利潤60.3億,率先走出央企改革脫困的名單;2015年利潤68.6億,進入A級企業,“穩”的格局逐步鞏固;2016年利潤71.8億,“進”的態勢愈加明顯;2017年利潤89.7億。
有關專家表示,中冶集團在改革—發展—改革的螺旋升級進程中,固本強身、轉換動能,擺脫髮展困境,經營業績年年遞增,考核業績由D級躍升至A級,進入連續增長的快車道,堪為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的典範。
中冶集團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在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中再造企業新優勢,在系統能力提升中推進企業由要素驅動的粗放增長邁向創新驅動的內涵增長,使一個傳統的冶金老企業實現了提質換擋。這些改革成效為其他行業企業、為中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借鑒。
中冶集團聯合國軒高科、比亞迪等共同投資設立的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屬於國內規模最大的高鎳三元前驅體研發及生産基地與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純氧化鈧研發及生産基地,新能源電池項目覆蓋了國內動力電池5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冶新能源公司董事長表示,中冶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産業結構,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資源,推動優勢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利用瑞木鎳鈷礦鎳、鈷、錳、鈧的優質資源,依託長遠鋰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製造經驗、中國恩菲在濕法冶金領域技術優勢,打造以高鎳三元前驅體為核心的新能源板塊。
進入新時期,中冶集團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旗幟鮮明提出“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産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品質發展之路”的戰略新定位。中冶集團在實戰實踐中培育和成長起來的改革經驗不僅是彌足珍貴的寶貴財富,也將為我們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積蓄不竭的動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