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中冶集團: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範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 作者:李璇 | 時間:2018-08-27 | 責編:王琳_觀點

        初秋的八月天高雲淡,微風拂面。8月16~17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中冶集團承辦的“智行中國——走進中冶集團”融媒體調研宣傳活動在京唐兩地成功舉辦。

  

        作為智行中國融媒體央企調研活動首站,此次調研活動主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典範”,主要圍繞中冶集團強化頂層設計,開闢“建設美好中冶”的正確發展道路;突出結構調整,在新舊動能追趕接力中進化蛻變;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在市場導向中通向創新驅動的內涵增長三大內容展開,全面展示中冶集團改革創新與打造冶金建設國家隊成果,見證中冶集團走過的歷史性跨越和變革之路。來自中國稀土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相關研究院和智庫機構的專家學者,《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有色金屬報》等21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與調研。

  

        8月16日上午,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冶集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座談會在北京中冶總部舉行。座談會上,智庫專家與媒體記者聽取了中冶集團改革創新與打造冶金建設國家隊成果展示,並圍繞中冶集團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轉型升級成功經驗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

  

        專家與媒體紛紛表示,中冶集團在改革-發展-改革的螺旋升級進程中,固本強身、轉換動能、騰籠換鳥,破解發展難題、化解風險挑戰,擺脫髮展困境,經營業績年年遞增,考核業績由D級躍升至A級,進入連續增長的快車道,當之無愧稱之為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的典範。中冶集團強化頂層設計,打造冶金建設國家隊助力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全面在“一帶一路”上展現中國力量。同時鍛造成為國家基本建設的主導力量和新興産業的領跑者,一系列改革舉措梯次鋪展,夯實了發展根基。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在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中再造企業新優勢,在系統能力提升中推進企業由要素驅動的粗放增長邁向創新驅動的內涵增長,使一個傳統的冶金老企業實現了提質換擋。這些改革成效令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為其他行業企業、為國企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借鑒。


        新興産業領跑者進軍動力電池産業


        8月16日下午,記者隨“智行中國——走進中冶集團”融媒體調研團一行走進位於河北省曹妃甸地區的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參觀國內規模最大的高鎳三元前驅體研發及生産基地與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純氧化鈧研發及生産基地。中冶新能源公司董事長宗紹興主持召開中冶新材料項目專家媒體交流會。



         中冶新材料項目專家媒體交流會


        中冶新能源是中冶集團聯合國內兩大鋰電池生産製造商國軒高科、比亞迪,以及曹妃甸投資發展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的,通過股東之間的産業鏈融合,發揮各自技術優勢,打造“中國製造2025”技術水準先進、引導示範項目作用突出的典型代表。項目建設由中國恩菲實施EPC工程總承包,由賽迪諮詢承擔監理業務,由中冶沈勘按既定時間節點完成了工程地質勘察任務,由二十二冶和中冶天工承擔了建築施工和安裝工程,發揮了中冶集團勘察、設計、施工及監理的全産業鏈優勢,中咨公司承擔了項目管理業務,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建設速度創造了曹妃甸地區央企投資建設最快紀錄,必將成為各級政府和企業參觀學習的樣板工程。


        打造全國最大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産和研發基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汽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産品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産品、産業價值體系的重構,並將引發汽車産業鏈變化。宗紹興介紹,為推動國家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冶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産業結構,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資源,推動優勢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利用瑞木鎳鈷礦鎳、鈷、錳、鈧的優質資源,依託長遠鋰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製造經驗、中國恩菲在濕法冶金領域技術優勢,打造以高鎳三元前驅體為核心的新能源板塊。中冶新材料項目將瑞木鎳鈷礦的氫氧化鎳鈷産品加工成高鎳三元前驅體材料、提取高純氧化鈧産品,打通了從原料到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組裝、整車製造一條龍的産業鏈優勢,實現全産業鏈融合。



         正在建設中的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産基地


         2017年7月14日,工信部發佈《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將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納入新型能源材料重點目錄,將高純氧化鈧納入稀土功能材料重點目錄。項目所生産的主要産品及副産品均屬國家重點新材料。中冶新材料項目優勢明顯,入選了河北省重點項目以及工信部2018年第一批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及河北省重點項目,同時也是中冶集團20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總投資36.9億元。一期佔地面積475畝,建築面積15.7萬平方米。16組共80台合成釜生産線建成投産後達到年産4萬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前驅體(NCM622)及相關不同型號産品的規模,2017年全國三元前驅體出貨量15萬噸,中冶新材料項目一期産量相當於2017年全國出貨量的27%。二期産能擴建,佔地面積129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一、二期建成達産後將達到年産6萬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前驅體(NCM811)及相關副産品的規模。

  

     “公司聯合國軒高科、比亞迪等股東單位,打通了從原料到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組裝、整車製造一條龍的産業鏈優勢,實現全産業鏈融合,有助於及時反饋市場需求,向市場提供有效供給。”中冶新能源公司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高鎳三元前驅體銷售方面,公司將通過內部協同,將定制産品銷售給長遠鋰科,加工後長遠鋰科將正極材料銷售給寧德時代,打通了國內最大鋰電池生産廠的銷售渠道,國軒高科、比亞迪按照股比優先採購産品。通過內部協同和股東選擇,中冶新材料項目鎖定了國內前三大鋰電池生産企業,覆蓋了國內動力電池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與傳統工藝相比,該項目採用了40項專利技術,根據原料特性開發了定制式、短流程生産工藝,在基建投資和生産成本上有明顯的優勢。


        打造全球最大高純度氧化鈧生産和研發基地

  

        宗紹興向記者介紹,中冶瑞木紅土鎳礦中伴生鈧金屬,中國恩菲根據産品特點,歷經4年自主研發出高效、經濟的提鈧工藝,突破了世界上紅土鎳礦鈧資源回收的技術瓶頸,目前在鈧資源回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能夠為鈧資源綜合回收的工業化實施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並能夠大幅度降低氧化鈧的生産成本,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其技術的競爭優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數據,2015~2017年全球鈧的産銷量約10~15噸。中冶新材料項目一期可生産20噸高純氧化鈧,一、二期合計生産40噸高純氧化鈧,是全球最大的高純度氧化鈧生産和研發基地。目前,氧化鈧的價格約7000~8000元/公斤,已接近傳統提鈧工藝的生産成本,通過大批量、低成本穩定供應,消除鈧係材料應用瓶頸,為鈧係材料的研發和廣泛應用提供材料支撐。



        裝配式建築一站式服務供應商


        我國建築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如何實現建築的低碳環保、節能高效又安全持久?記者在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産品發佈會上找到了答案。8月17日上午,記者隨融媒體調研團一行走進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參加在唐山舉行的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産品發佈會,見證了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院士工作站揭牌和“中冶鋼構綠建房”(MCC STEEL HOUSE)註冊商標啟動。

  


         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産品發佈會現場


        中冶綠建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體系産品、中冶綠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産品、中冶綠建裝配式低能耗建築三大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産品在發佈會上悉數亮相。中國中冶副總裁曲陽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冶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建設承包商之一,是最早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的企業之一。中國二十二冶作為河北省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也是中冶集團三個裝配式技術研究院之一,十年磨一劍,形成了“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和“裝配式低能耗建築”三大産品系列,掌握了一整套裝配式建築核心技術工藝。

  


         點亮“中冶鋼構綠建房”(MCC STEEL HOUSE)註冊商標啟動球


        所謂裝配式建築,即採用預製結構,事先在工廠組裝好模組,令蓋房子猶如“搭積木”。“發展裝配式建築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産效率和品質安全水準,有利於促進建築業與資訊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産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産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築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岳清瑞指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結構工程專家聶建國介紹,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可以充分利用鋼材和混凝土兩種結構材料的優點,具有承載力高、剛度大、構件截面尺寸小、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適合裝配化建造、綜合效益好等優勢。在高層建築、大跨建築和橋梁工程等領域,組合結構的應用已經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會清表示,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以“十年磨一劍”的精雕細琢傲然出世,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為發展理念,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國家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鋼結構製造中心、重型裝備製造和精密鍛造四大産業園區為依託,形成了以裝配式鋼-混凝土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裝配式低能耗建築為代表的三類産品體系。具備房地産開發、規劃設計、工業化設計、PC部品部件生産、諮詢、鋼結構部品部件製造、工業化管道設計、機械電氣模組化施工、工程總承包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這是中冶集團享譽業界的又一力作,將引領建築業綠色變革新發展,點亮中國“智”造的宏偉航程。

  

        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對中冶集團在建築産業中的地位和未來的發展空間將産生重要影響。下一步,中冶集團將搶抓裝配式建築迅猛發展的市場機遇,特別是緊緊抓住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歷史契機,進一步加快裝配式産業佈局步伐,大力推動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向著數字化、整合化、智慧化邁進,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到2020年,力爭在8個國家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完成産業基地的布點,並在住建部規劃發展的50個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中選擇産業政策和條件優越的城市,開展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建設。保持5~10家住建部裝配式建築産業示範基地,形成研發、設計、生産、施工等全流程的産業體系,以及建築、機電、裝修一體化整合技術體系,申辦1~2家住建部裝配式建築科技創新基地。

  

         記者來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中冶綠建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體系示範工程——浭陽錦園裝配式住宅工程工地,只見偌大的施工現場乾淨整潔,聽不到一點噪音,眼前的一切完全顛覆了記者對建築工地塵土飛揚、機器轟鳴、嘈雜混亂的印象。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工程採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體系”,該體系具有高安全性能、高使用性能、高施工性能、高環保性能、高耐久性能和高經濟性能的結構體系,獲得專利58項,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課題計劃”。

  

         在同樣位於豐潤區的中冶綠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示範工程——浭陽五區一期9號樓工程現場,記者了解到,該工程是河北省首批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示範樓,工程應用了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發的“後澆段內搭接連接技術”,具有安全可視性、整體抗震性、操作簡便性、實用快捷性等優勢。

  

        據悉,兩項工程是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號召、運用獨立研發的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和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技術的試點工程,一經開發便被列為2017年住建部科技示範工程、河北省建設科技示範工程、河北省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唐山市首個裝配式住宅小區。浭陽裝配式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大力推廣應用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築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2010年,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將綠色建築納入國家五年發展規劃,中冶集團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為前沿開始綠色建築研發,並在唐山遵化市黨峪金山工業園區建設了裝配式建築PC生産基地,該基地具備年産6萬立混凝土部品部件的生産能力,是華北地區最具規模的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瞭前進方向。習近平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而國有企業想要搞好就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確方向,就要勇於改革,抱殘守缺不行,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

  

        進入新時期,中冶集團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旗幟鮮明地提出“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産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品質發展之路”的戰略新定位,把發展新興産業作為深化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重要抓手之一,將創新擔當的精神、獨佔鰲頭的技術與科學嚴謹、追求卓越的態度應用到新興産業的開拓與發展當中,培育中冶集團在競爭中的新優勢和新動能。


          兩天的調研採訪雖來去匆匆,但中冶集團向記者全面展示的改革發展成就,正是當前國企改革成果的真實寫照。中冶集團在實戰實踐中培育和成長起來的改革經驗不僅是企業彌足珍貴的寶貴財富,也必將成為國企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積蓄不竭動力的樣板標桿。祝願中冶集團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步履矯健,行穩致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