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于春海
中國網訊 近日,中國網智庫中國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第五期中國圓桌“中美貿易戰的思考、應對與未來”主題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于春海表示,中國國內産業和市場進一步升級擴張的空間很大,作為大型經濟體,中國不會因貿易戰就被打敗或出現太大問題。
特朗普上臺後,認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可預測性很強,所以希望讓美國的政策行為在國際層面變得不可預測。從經濟學基本特徵出發,如果經濟對外部世界需求較大,卻想把自身的經濟封閉起來,本身就是矛盾的。中國需要從美國經濟的結構特徵和內部需求出發,判斷特朗普的政策意圖。
從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層面看,供求之間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差異。供給層面,服務業佔比非常高;需求層面,服務業佔比較低。如果把供求層面分為産品、貿易品、非貿易品結構,為了實現結構性平衡,總量必然失衡,這意味著宏觀經濟不會同時實現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
美國對外貿易處於失衡狀態,即有貿易逆差。原則上,有形産品的供給不足,可通過進口彌補;無形産品供給過剩,可以通過出口來解決。但在現有貿易中,服務的貿易成本相對較高,過剩的供給很難充分體現為貿易順差,導致貿易收支中,産品貿易逆差規模很大,服務貿易順差規模較小,總體貿易是處於逆差赤字狀態。
美國的貿易逆差有存在的必要性,短期來看,有擴張的需求。從貿易收支動態發展趨勢去看,危機之後,雖然美國貿易失衡規模顯著收縮,但2013年後,美國經濟穩健復蘇和增長,貿易失衡進一步擴大,特別是産品逆差回到危機前的歷史峰值。進一步考慮到美國的稅改政策,預演算法案的調整,財政赤字會擴大。在短期中,美國經濟已經接近於充分就業均衡狀況,赤字或總需求的擴大對供給方面的拉動作用短期內不會那麼強,會更多地帶動對外逆差的進一步擴張。
上世紀70年代,當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兌換窗口,之後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對美國來説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也是美元作為主導性國際貨幣地位最主要的利益體現。美國通過美元實現對全球資源流動和配置的調控能力。銀行金融體系源頭在於負債,從而使赤字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從美國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不應消除赤字,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沒有助益。
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要平衡赤字利益、赤字融資、美元國際地位,以服務長期利益。政策層面會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第一,控制貿易赤字規模過快膨脹。從近年來貿易收支調整來看,控制貿易赤字過快膨脹的力量在於服務貿易收支的逆向調整,對外産品的逆差不斷擴大,通過服務順差擴大,使總體貿易赤字上升不會過快。但2012年後,在産品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張的同時,服務貿易順差上升很慢,甚至有所下降。多邊貿易體系進展緩慢的情況下,要促進服務貿易出口擴張,服務貿易順差的增長,不僅要關注其他國家服務市場的開放,還要關注其他國家服務市場內部環境問題,即邊境內的壁壘問題,才能控制美國整體對外貿易逆差過快擴張。
第二,分散逆差來源。美國認為逆差來源集中在中國,會給美國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中美之間博弈問題、人民幣和美元存在潛在競爭問題。對外進行融資過程中,若債務來源過於集中,債權人的博弈能力就會出現變化,所以要分散逆差的來源。
第三,控制債務成本。美國維持“良性債務國”地位的重點是美國資本在海外市場的高受益,這需要推動其他國家投資準入和整個市場規則的改變。
第四,涉及到美元長期地位和清償能力基礎問題。美國需要給其他國家持有美元資産的預期,美國到底有什麼東西讓其他國家必須買。只有性價比高,其他國家才會買。
特朗普政府越來越多地主動利用美國相關法律挑起貿易爭端、貿易摩擦,這是他啟動雙邊或區域談判磋商,並積攢相關籌碼和力量的重要策略。從這點出發,特朗普的對外貿易政策直接指向的最重要的一定是中國。
從貿易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分別是美國第三大對外産品市場和第四大服務出口市場;從美國對外投資收益來看,中國是美國在除了新加坡之外的亞洲地區,第二大跨國公司凈收入來源。未來,中美兩國或出現技術層面、貨幣層面、國際規則層面的競爭,畢竟中國的經濟體量大,海外利益重要。長期的潛在競爭方面,從短期市場利益等角度來看,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會直接指向中國。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中國無論是基於短期利益考量,還是基於長期經濟或戰略利益考量,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長期化、複雜化。就長期戰略利益考慮,未來美國的政策或許會有一些極端的變化,比如美歐之間對華政策的趨同。(責任編輯 王琳)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