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記者 王琳 實習生 張佳鈺)6月9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舉辦的“改革開放40週年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發言如下: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是最近幾年國內一個熱點比較高的詞彙,首先從灣區的基本特徵來入手。粵港澳大灣區擁海,毫無疑問灣區肯定要有毗鄰的海岸線,但是灣區跟一般的沿海區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沿海的岸線就是打開的,是一個一維的海岸線,灣區是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聚集了更多的港口、城市、園區、産業和人口,所以這是跟海岸帶不一樣的方面。另外,粵港澳大灣區抱灣,這是一個概括的説法,就是一定要在灣區內的形成比較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風貌,同時還佈局了海陸共生的自然生態的景觀,這種特殊的自然景觀為人口、産業和城鎮的聚集提供了獨特的特徵和環境。第三,要合群。所謂的合群就是僅僅有海岸,僅僅有灣區,如果相互之間是比較鬆散的一些要素配置,也不能夠成為灣區經濟體,所謂的灣區經濟體就應是在灣區的沿岸一定範圍內融合打造佈局了一批城市群,並且這些城市群相互之間的聚合力、經濟聯繫的程度、強度和強度要遠遠超過相互之間的輻射力。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基本特徵。首先,要擁有強大的産業集群帶,要佈局,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園區、不同的龍頭企業,形成産業聯調和産業集群,是第一個基本的特點。其次,一般的灣區經濟體,要擁有強有力的經濟核心區,縱觀國際紐約、東京,無非都是這樣一個特點,在灣區一定的空間範圍內佈局了一個非常強有力的經濟核心區,也可以是單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但是存在著多層級的特點。一般是呈現出多圈、多核、疊合、共生的經濟佈局的形態。
三是具備完善的經濟交通的網路,這實際上也是國內外園區共有的一個基本的特點。並且都市聯運的程度已達到了較高水準。
四是擁有一大批科研教育機構,聚集了一大批的創新型國際化的領軍人才,這也是世界各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大灣區共有的特點。
五是灣區經濟體將來發展的後勁大小、潛力大小,還取決於灣區擁有的腹地的大小,這個腹地不光是空間上,更取決於灣區在經濟聯繫上對其他地區的輻射和帶動。所以説腹地的大小對灣區是非常重要的。
大灣區目標是要國際化、現代化、自由化,經濟體系,總的目標是要打造國際一流的灣區經濟體和世界級的城市群。世界級的城市群首先要以世界級的都市圈做輻射、做支撐,如果沒有世界級的都市圈往外輻射帶動,很難能夠形成世界級的城市群。
簡單概括,粵港澳大灣區對“一帶一路”的作用,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對“一帶一路”要發揮改革開放樣板展示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對“一帶一路”全面開放格局的形成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也有非常巨大的潛力,對“一帶一路”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和貢獻。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對“一帶一路”的引領和貢獻還體現在它是全球要素配置的一個非常獨特的樣板展示。從這個角度講,粵港澳灣區裏面下一步要素的高效配置、要素的自由流動決定了這個灣區經濟具有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對“一帶一路”應該是體現多元包容發展的樣板展示。因為粵港澳裏面有不同的發展模式、不同發展的體制機制,也形成了一個互補的錯位發展的産業體系。在這方面如何體現多元和包容,不光事關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制度的優越性,而且對於“一帶一路”,中國“走出去”,如何學會跟“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的經濟體、更多的國家實現制度的包容、實現發展路徑的包容、實現發展模式的包容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