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中國內地12強城市分析,京滬即將躋身世界一流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 | 時間:2018-04-23 | 責編:李曉曼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步入“ 新時代” , 其領先城市正在成為創新、全球互動和影響力的中心。仲量聯行最新的城市研究系列遴選了中國大陸12座處在創新經濟發展最前沿、最具未來競爭力的城市——中國12強。12強城市聚集眾多新一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並與全球建立更多深層次的聯繫,不斷擴大其全球影響力。



中國12強:城市發展新曲線


全球城市挑戰者


  作為中國大陸最具全球影響力的城市,上海和北京在“傳統”和“未來競爭力”指標上都佔據主導地位,儘管二者各有其特點和優勢。北京在教育、創新和“新一代”企業方面的表現優於上海,而上海則在其優越的宜居性、環境、與周邊城市的融合度以及高度活躍的商業服務行業表現優異。


創業型城市


  深圳和廣州代表下一層級的城市。這兩個“創業型城市”擁有強大的人才基礎、優質的生活品質和良好的連通性。憑藉著充滿活力的創業型辦公場所和創新型企業的高度集中,深圳正以自身實力吸引中國大量的頂尖人才。在多項“未來競爭力”指標上,它正在迎頭追趕上海和北京。


  在“傳統”和“未來競爭力”指標上均表現良好的廣州正在優先發展研發、生物技術、資訊技術和金融服務行業,這將為其未來發展提供動力。


驅動型城市


  八個城市被歸為“驅動型城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它們通過工業製造深入滲透全球貿易網路。這些城市已是全球從汽車到電子等主要産業的重要樞紐。


  強勁的企業活動增強了杭州的領先地位,使其從“驅動型城市”的爭奪行列中脫穎而出。高增長率和財富水準使其在“傳統”指標方面表現優異,而其良好的未來前景則得益於創新能力和相對應的市場透明度。與此同時,南京憑藉其強大的教育和基礎設施優勢,在“未來競爭力”指標表現可與杭州相媲美,而蘇州亦有較為強勁的表現。


  作為“驅動型城市”中的領先城市,武漢與杭州、南京和蘇州等長三角地區城市有著更多共同點。該城市受益於強大的基礎設施、位於中國高速鐵路網的核心位置優勢以及其良好的教育系統。


  成都、重慶和天津則在“傳統”指標上的表現比“未來競爭力”指標更好。這是由於與其他城市相比,這些城

市的發展水準相對較高,但也表明它們需要更多地探索提高城市未來競爭力的發展方式。這些城市已經在探索出臺相關政策,以提高其培養和留住人才的能力、治理污染並支援具有活力的新興企業的發展。


  作為中國12強城市中經濟體最小的一個城市,西安在創新和教育方面表現良好,但較之其他城市,其“新一代”企業數量較少,並且在環境、連通性和透明度方面也表現稍遜。


對中國城市的評估體系


  隨著中國城市向新的發展模式轉變,仲量聯行將城市“傳統”指標與“未來競爭力”指標相結合,創造出一種評估城市發展潛力的新方法:


衡量成功的傳統指標:一個熟知的方式


  按照規模、財富和增長率等 “傳統”衡量指標,我們得到一個大家熟知的中國城市層次結構:


• 在這些城市中,北京和上海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憑藉其龐大的規模,這兩座城市在眾多排名中都佔據榜首,而其財富指標則證明它們不只是在規模方面表現優異,還擁有其他更多優勢。作為國內最成熟的城市經濟體,這兩個城市僅在“增長率”指標上落後於其他城市。


• 廣州和深圳位列下一個層級。這兩座城市的規模比北京和上海小,但從全國範圍來看,這兩座城市的居民非常富裕。他們在企業活動方面的得分不高,其辦公樓需求更多是服務於本地或區域市場,少有全國性市場需求。然而,他們在貿易和製造業網路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其綜合排名。


• 其他八座城市的得分相近。長三角地區城市(杭州、南京和蘇州)在財富和企業活動類別中表現較好,而其他五座城市(成都、重慶、天津、武漢和西安)在規模、增長率和投資水準方面表現突出。


“傳統”指標


  “傳統”指標反映了中國城市的當前狀況和未來中短期前景。各地政府和外界分析師都傾向於強調這些指標的重要性,儘管它們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城市需要在這些指標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以保持其長期的競爭力。


涵蓋六大類別45個變數:


• 規模——包括人口、經濟規模和商業地産存量;


• 財富——包括收入和消費支出;


• 增長率——包括人口、經濟和房地産供應增長;


• 連通性——包括航空、鐵路和公路交通以及貨物運輸;


• 傳統企業活動 ——包括跨國公司和具有規模的國內公司;


• 投資與開放程度——包括固定資産投資、土地出讓、外商直接投資和房地産投資。


中國特色的未來競爭力指標


  隨著中國領先城市進入發展的“新時代”,當下至關重要的是把目光放遠,僅根據GDP增長、財富和基礎設施投資等傳統標準來衡量城市的成功已經不夠。在全球範圍內,衡量城市的成功越來越看重對城市“未來競爭力”的考評——它們如何擁抱變化,並創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動力。


  中國的城市將圍繞創新經濟、重點關注宜居性和環境適應能力、以及不斷加強對日趨複雜的城市發展體系的認識,從而探索自身的“未來競爭力”發展模式。


“未來競爭力”指標


  這些指標代表中國城市在向下一個階段轉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創新能力、商業環境和生活品質。


涵蓋九大類別51個變數:


• 教育——衡量教育機構(主要是高等教育)的數量和品質;


• 人才——評估人才庫的儲備量;


• 創新——評估專利、研發支出和初創企業的創新水準;


• “新一代”企業活動——衡量中國“新一代”科技創新民企的活躍度;


• 宜居性——評估一個城市的零售情況、餐飲和文化服務;


• 環境 ——衡量空氣品質、氣候和綠色建築;


• 基礎設施——評估實體基礎設施和數字網路的品質;


• 區域性城市群——評估一個城市與周邊經濟活動中心的距離;


• 房地産市場透明度——根據仲量聯行全球房地産市場透明度指數來評估市場透明度。


  未來競爭力指數的九個不同類別中,中國12強城市表現如何?


  中國領先城市在世界城市新格局中的排名如何?



  注:上圖顯示的城市是示意性的,該圖並沒有列出每個類型內包含的所有城市和候選城市。


  中國12強城市不僅僅是相互競爭,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它們與香港和台北一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建立了更為複雜的關係。


七大全球城市


  香港在中國的城市體系中仍然以其獨特的全球化導向而獨領風騷,作為特別行政區,香港繼續充當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樞紐。“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成為一個透明且商業環境友好的門戶城市,不僅面向中國大陸,也面向亞太地區和全球。憑藉這些優勢,香港與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和首爾一起,牢牢佔據了“全球城市”席位。


全球城市挑戰者


  作為“全球城市挑戰者”,上海和北京即將躋身世界一流城市之列。在其他的“全球城市挑戰者”中,只有洛杉磯可以與它們比肩。上海和北京都擁有大量的企業和機構,並且投入鉅資來快速建立廣泛和優質的基礎設施體系。


  哪些方面將促使這兩個城市進入頂級城市之列?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強化人才庫、改善環境品質和提高市場透明度將有助於這兩個城市的下一步發展。


創業型城市


  作為中國大陸的“創業型城市”,深圳和廣州與台北、吉隆坡和班加羅爾並駕齊驅。作為以創業者為支撐的貿易樞紐,這些城市正在成功轉向創新經濟,打造屬於自己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中國矽谷”深圳在“未來競爭力”衡量指標方面表現優異,將帶領其他創業型城市進一步發展。該城市聚集了中國領先的科技公司,隨著其建立更為廣泛的商業活動,它將有可能在未來躋身“全球城市挑戰者”行列。


驅動型城市


  其餘的中國12強城市受益於強大的國家政府支援,組成了一個獨特的“驅動型城市”群體,但它們仍迫切需要通過創新和集聚來提高全球競爭力。這些城市還沒有獲得真正的全球知名度,不過它們正在向這個目標發展。例如,杭州主辦了2016年G20峰會;成都將自己定位為國際旅遊城市。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