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構築四大互動體系 鍛造智庫核心能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 | 時間:2018-04-20 | 責編:李曉曼


    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領域智庫已超過3000家,智庫建設可謂如火如荼。智庫的首要工作是研究,核心能力也體現在研究上,但部分智庫在建設中存在“重招式而輕內功”現象,核心研究能力鍛造不足。


  與傳統科研院所相比,智庫研究有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智庫研究不僅要從理論出發,更要結合理論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和建議。第二,智庫研究的選題應基於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三,智庫研究更強調時效性和實用性,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化解。第四,智庫研究需要通過全面的協同組織,跨學科、跨地域、跨職業,綜合協調政産學研媒等多方力量。第五,管理能力和效率將對研究品質與智庫成果産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對於智力資源的管理。第六,智庫研究成果的影響力不局限于學術範疇,除了要對政府決策和政策産生影響之外,還要強調其成果的傳播廣度和社會影響力。


  智庫研究的特點,決定了智庫運營模式的選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不斷進行體制機制的探索和創新,著力構築智政互動、智智互動、智社互動、智媒互動有機融合的互動體系,以高水準、專業化的運營團隊促進核心能力的形成。


  一是智政互動。智庫的首要目標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定位,對現實社會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提出對策建議,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專業保障。構建智庫與政府部門的互動平臺,特別是與社會發展實踐有密切聯繫的部門,可以充分發揮智庫客觀、專業的優勢,以政府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究,這有助於智庫研究出“務實管用”的研究成果,為前瞻性、儲備性研究夯實基礎。


  二是智智互動,即“智庫”與“智力”的互動。通過機制設計,調動各方智力資源,形成“小核心大週邊”研究梯隊,使智庫真正成為“智力之庫”,避免出現“有庫無智”的情形。例如,調動高校智力資源,關鍵是要在成果激勵制度上認可智庫類成果。此外,智庫也要設計各種制度對鬆散的智力資源進行挑選、凝聚和激勵,將所有研究力量整合成一個拳頭,形成一套“鬆散但不分散”的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三是智社互動,即智庫與社會組織的互動。這既包括社會的經濟組織如企業、非營利組織等,也包括社會的基礎組織如家庭、個人等。要充分發揮智庫的“橋梁”作用,將社會組織的狀況和問題進行提煉、抽象和分析,形成政策建議。例如,對於企業來説,智庫的“橋梁”作用就是在深入了解企業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理性專業的分析形成政策建議。同時,也要致力於打造智企政互動互通平臺,讓政府為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


  四是智媒互動。智庫的另一大職能是以獨立、理性、專業的聲音,影響大眾和社會認知。構築智媒互動平臺,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通過媒體進行剖析,提供一個專業理性的視角供大眾進行思考和判斷。此外,也可以通過智媒互動平臺傳播並普及一些基礎理論知識,提升社會大眾整體認知的理論基礎。


  四大互動體系並非孤立存在,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支撐、相互給養,圍繞服務於黨和國家決策的需要,形成一整套完備有效的選題機制、調研機制、成稿機制和發佈機制,為智庫所用,真正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提供支撐。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