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胡政:以改革開放精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政 | 時間:2018-03-28 | 責編:王琳_觀點

        胡政 招商局集團前副總裁,現任招商局集團董事、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首席執行官,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圖為“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是向世界貢獻的中國發展的實踐經驗,因此可以説是在全球範圍內的改革開放。對於重塑國際社會經濟格局,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格局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要為世界發展貢獻智慧,為解決人類關心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帶一路”建設最大的、最好的、最有效的、看得見、摸得著、最具可信度的真實經歷。


        一、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生動詮釋中國改革開放經驗和成果。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創辦經濟特區,建設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創新産業園、自由貿易區等 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引進來”,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設備、引進人才、引進管理,由小到大,由初級向高級,由粗放向集約,直接帶動和促進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對中國社會、經濟産生了重要影響。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劃時代的巨變,而且對世界産生了重大影響。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外匯儲備國、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電子商務佔到全球的45%,2016年開始資本輸出超過了資本輸入,成為了凈資本輸出國。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引進來,“一帶一路”走出去,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昨天和今天的生動寫照。


        二、“一帶一路”建設不同於以往,賦予“走出去”以更新的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基本模式:一是做工程,使用援外資金、優買貸款做海外工程;二是引資源,把海外的資源引進至國內;三是賣東西,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原材料、國家退稅補貼發展出口貿易。


        “一帶一路”建設不同於以往的企業“走出去”,更突出國家戰略指引、頂層設計、共建共用、長期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一是有國家戰略指引。“一帶一路”定為國策,國家政策支援、大力倡導、積極推動;二是有頂層設計。其核心是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三是共建共用。提出了建設“三體”,即建設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四是長期經營,持續發展。因此,傳統“走出去“的模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創造新模式。而海外園區建設和改革開放經驗的“共用”就是最大的亮點和創新。


        三、建設海外經貿合作區是“一帶一路”的突出亮點和對外合作創新


        選擇節點、尋找支撐、打造平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所在。因此,積極推進重點經貿産業園建設,形成國際經貿合作平臺,加快打造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帶動腹地發展,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指出:要“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歐亞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高效的運輸大通道。”


        合作建設海外産業園區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同和歡迎的原因:一是園區建設直接帶動當地國家經濟,引進了資金、技術、管理,促進當地就業;二是直接促進産能合作,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成為了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三是經貿合作區成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不再僅僅是一條經濟通道,而成為了一個産業發展帶;四是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和更多的機會,由過去的雙方做生意,變成了一起做生意,合作共贏,共建共用。


         四、要以改革開放精神踐行“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歷程和巨大成果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而且對世界的巨大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方略是全方位的全面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倡議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將深化改革開放同“一帶一路”緊密結合,以改革開放的精神、改革開放的成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貢獻中國實踐、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正確處理“走出去”與“引進來”。積極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無疑需要中國走出去。“走出去”的內涵包括了:資金走出去、技術走出去、人才走出去、中國經驗走出去、中國解決世界面臨的難題解決方案走出去,幫助沿線國家發展經濟,共同建設繁榮“一帶一路”,但同時也需要“引進來”。“一帶一路”應當是雙向的,不應該是單向的。不是簡單地輸出,也要引進。中國改革開放受益於引進來,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也應當繼續重視“引進來”。落後的時候要引進,先進的時候也不能停止引進;弱的時候要引進,強了也要引進。繼續保持一種謙遜的學習態度,在幫助別人中學習別人,在合作中發現長處,在交流中得到啟迪,正確處理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關係。


      正確處理對我有利與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倡議,支援沿線國家發展堅持的是共建、共用、共贏,政府援外有國家利益,企業投資要追求效益,因此合作共贏就成了應當堅守的理念和追求,決策講科學,投資講回報,經營講效益,發展講成效。當年引進來,我們有付出,但得到了更大的收入;今天走出去,同樣要付出,但同樣要有收穫。引進來和走出去,都是要有付出,最終要有收穫。


        正確處理輸出先進與學習先進。改革開放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學習先進,引進先進,然後“取之於藍勝於藍”。學習先進,永無止境,學習先進是改革開放的時代內涵。今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期待我們輸出先進,包括先進的理念,先進的管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經驗,再加上資金的支援。但不能認為我們一切都先進了,別人都是落後的,世界之大,各有韆鞦,實際上“一帶一路”有深藏的“富礦”,有閃耀的亮點,有有待開發的巨大潛力。既要真誠地輸出先進,幫助別人好起來,也要謙遜地學習先進,彌補自己的不足,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發展繁榮,成為進步共同體。


        正確處理初期付出與長遠受益。今天的成果是以當初的付出為代價的。我們曾以廣闊的需求市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廉價的原料、對民族産業的衝擊換得了時間,換得了資金,換得了技術,換得了經驗,換得了進入世界舞臺的“門票”,換得了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換得了對世界的影響力。沒有舍,何以得。今天我們倡導“一帶一路”同樣應有高站位,大視野,長眼光。也要付出,也要先舍,“先予後得”。“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得到沿線國家、地區歡迎,就是我們有誠意,有付出,真幹事,沿線國家看到了現實,得到了實惠,感受到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好處和機遇。


        改革開放引進來,“一帶一路”走出去,充分體現了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發展的時代進程,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時代步履。以改革開放精神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將使中國向世界展示時代新風貌。

(此文根據作者2018年1月7日在深圳“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公益大講堂的演講整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