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澳大利亞學者:充分智庫作用,保障“一帶一路”倡議取得圓滿成功

發佈時間:2018-03-24 18:05:12    來源:中國網    作者:毅歐    責任編輯: 毅鷗

       2018年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全球26家高校及其研究機構和所屬智庫參加會議。來自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9家一流世界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派出由學校領導、教授和研究員等組成的代表團蒞臨會議,出席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成立儀式,並深度參加各分論壇學術討論。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主任彼得·德賴斯代爾在會議發言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了挖掘全球增長的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會面臨一些挑戰。因此,要充分發揮智庫的作用,建立高效、便捷、廣泛、深入的溝通機制,在各層次展開交流,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當中充分落實綠色發展價值和理念。

 

      發言摘錄如下:

 

     “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使中國深入融入國際政治經濟舞臺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國本身有龐大的經濟規模,其他國家在過去也嘗試過類似的計劃,比如日本,但是中國以這樣一個規模融入世界,在過去沒有出現過。

 

       過去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清晰地釋放出這樣一系列的目標和舉措,做出這樣清晰的表述,要融入這麼多的國家和地區,這個目前也只有中國做過。

 

    “一帶一路”倡議有很多內涵,包括通過提升互聯互通和包容性來保障進一步的開放,它的基本原則是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挖掘全球增長的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理解這一倡議可能面對的一些挑戰,因為中國正處於偉大發展的新時代。

 

       國際社會如何與中國接觸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綠色經濟到底內涵是什麼?綠色經濟有什麼關鍵要素?把這些要素一一提出,才能充分領會所面對的挑戰:

 

       第一,要素是面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如果要在“一帶一路”倡議當中充分落實綠色發展價值和理念,就要做好準備面對氣候變化的問題。

 

       第二,要避免發展項目和開發項目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超大型的發展開發項目,要避免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三,可持續地創造財富,造福後代。我們所要做的不是一次性的增長,僅造福于當代的人民,這個財富應當是面向未來的,而環境是長期以來維持人類的生計和生存的基礎。

 

       因此,在項目過程中,如何化解政策不一致、或者兩難的境地,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結果?成敗是取決於中國和自己的夥伴如何溝通。

 

     “一帶一路”倡議怎麼做好中國和國際夥伴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的一些基本的原則應當是什麼?它作為一種合理的與夥伴溝通的原則框架,應該能夠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化解氣候變化;第二,構造正面的環境影響力;第三,構造能夠保障長期創造財富的發展模式。

 

       首先,要引入多的框架,制定融資項目開發的標準,這是在任何一個可能的環境當中都要做的事情,最好能加入國際聯合體的項目開發和項目交付的活動。

 

       其次,要把一系列目標和原則排出輕重緩急,構建強有力的體制保障,夯實和夥伴國之間的互信。

 

       我希望“一帶一路”倡議最後能夠兌現承諾,打造出中國和夥伴之間的基礎設施合作機制和人文交流機制,可以是雙邊機制也可以是多邊機制,更多是一些多邊項目,保障投資者、接受國、接受方之間利益相匹配,同時也要符合環境利益,這是在進行中的歷程,未來還有很多曲折和挑戰。

 

     “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世界大學智庫聯盟與全球政策界緊密相連,可以從智庫的角度和政府機關、政府官員多溝通、多接觸,在各個層次上與他們展開交流,提供諮詢意見。

 

       同時,還要建立一個機制保證這種溝通是高效、便捷、廣泛、深入的,從而保障“一帶一路”倡議取得圓滿成功。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