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高等教育應積極變革,順應世界發展大勢

發佈時間:2018-03-24 17:03:36    來源:中國網    作者:毅歐    責任編輯: 毅鷗

       2018年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全球26家高校及其研究機構和所屬智庫參加會議。來自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9家一流世界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派出由學校領導、教授和研究員等組成的代表團蒞臨會議,出席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成立儀式,並深度參加各分論壇學術討論。


 

       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在會議發言中分析了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未來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説,為了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回應現實存在各種矛盾和挑戰,高等教育應當變革,應當強化某些已經存在、又符合未來發展的功能,積極開拓發展未來需要的新功能。

 

       發言如下:

 

       當前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一方面,這個世界是陽光的,國家和國家之間從相互聯繫走向相互依存,和平與發展的大勢浩浩蕩蕩;另一方面,貧困、動蕩、甚至戰爭的陰雲沒有離開我們。在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問題中有些相當突出,必然會影響全球發展。

 

       全球高等教育面臨一些共同挑戰:

 

       第一,逆全球化。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潮流,它還需要完善,向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但偏偏有人要走回頭路,這不僅影響經濟,而且必然影響教育。

 

       第二,局部戰爭。近年來局部戰爭幾乎沒有停止,地區衝突此起彼伏,有些地區有些問題甚至還有升溫的趨勢。

 

       第三,文化衝突。各種文化、各種信仰之間的衝突沒有減輕,有的地方還在加劇,地緣政治日益複雜。

 

       第四,環境惡化。全球變暖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保持經濟增長的客觀要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難以快速下降,難以完全阻止環境惡化趨勢。

 

       第五,移民。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人口遷移將持續增加,從欠發達國家遷移到發達國家,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另外,受戰爭和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難民的大量遷移難以避免。此外,世界範圍內對人才的爭奪也在加劇,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産生了各種形式的人才流失。

 

       第六,老齡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第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到來將引發未來社會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中國總理李克強曾説,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已經興起,具有極大衝擊力,對人類社會將會帶來難以估計的危害和影響,將引發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重塑國家競爭力在全球的位置,顛覆現有很多産業形態和組織方式,實現多領域融通,重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思維方式,乃至改變人和世界的關係。這其中隱喻著重大機遇,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相當突出的現實,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將怎樣發展?高等教育又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去年召開中共十九大確定了中國外交的大政方針,明確指出,我們不能因為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為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教育的發展要順應大勢,高等教育應該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諧和繁榮。為了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回應現實存在各種矛盾和挑戰,高等教育應當變革,應當強化某些已經存在、又符合未來發展的功能,積極開拓發展未來需要的新功能。以下幾個問題應該著重強調:

 

       第一,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普及化呈現加快發展的趨勢。現在全球已經有7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64%,預計2030年將達到50%,也就是説到2030年將全球整體性的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這就要求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要繼續增加。

 

       第二,進一步消除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加快發展過程中不公平性問題也十分突出,這種不公平既表現在國家之間,有些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80%以上,而另外一些則不足10%。同時也表現在國家和地區之內,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差異在擴大。民眾要求消除教育不公平的呼聲日益強烈。這就要從加大教育投入、調整教育結構、調整社會政策等多方面,保證公民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膚色、語言、宗教、社會出身、財産狀況而平等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包括適應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教育需求。

 

      第三,加強價值觀教育。要努力培養和造就有助於公民在多元社會中進行社會互動的價值觀和態度。要大力加強文化認同,依靠教育使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人群、族群達到文化理解和民心相通,推進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第四,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在迅速變化的世界裏掌握能力比擁有知識更重要。特別要培養學生具有能夠支撐終身發展,順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今天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這四種能力的培養尤為關鍵。在全球科技進步加速的時代,要更加注重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人文的教育。這是國際性教育的潮流,也是適應科技進步知識和能力的基礎。

 

       第五,強化綠色意識和技能。應對全球變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責任。目前全世界還有半數國家的課程內容沒有明確提及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理念還沒有普及。因此,在教育領域需要強化學生的綠色意識,改革教學內容,培養綠色技能,並且加強綠色校園建設,使校園成為綠色環境建設的示範區。

 

       第六,充分利用資訊技術。當今世界資訊革命對教育的影響尤為深刻,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間。要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改革教、改革學,推動一場基於現代資訊技術的教育革命,網路教育應當得到更大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多共用,教育公平更有保障。

 

       第七,更多利用腦科學研究成果。腦科學研究進展緩慢是一個上帝的難題,困難在於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得益於其他科學不斷的進步,今天腦科學正在飛速發展,正在進入深化和成果涌現期。腦科學研究成果將越來越多應用於教學過程,不僅是理論解釋,更是教學實踐。大學的教師,尤其要關注這個變化,主動利用腦科學研究的積極成果。

 

       第八,改革學校制度。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到來和終身學習理念的確立,包括正規和非正規的各種教育和學習形式都應該得到承認。現在國家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將逐漸轉變為以正規教育為骨架的終身學習體系。因此,相應的學校管理制度,乃至學校的形態都將發生變化。為應對這種必然的趨勢,學校應主動進行制度改革。

 

       第九,加強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合作。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互學互鑒是促進教育發展的捷徑。40年前派遣留學生是發展教育科技的重大舉措。派遣留學生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準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途徑。我們是教育對外開放的得益者,今天我們是教育對外開放的維護者和促進者。

 

       當然,全球高等教育為應對挑戰、為做出更多貢獻和為促進諧和繁榮提供更多的智慧和解決方案,需要高校智庫之間更多的合作交流和共用。

 

       中國人常説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儘管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發展任務十分繁重,但是方向是清晰的,只要團結互助、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高等教育一定能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諧與繁榮,高等教育自身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