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一帶一路”進入精耕細作階段,綠色發展重要性更突出

發佈時間:2018-03-24 15:18:07    來源:中國網    作者:毅歐    責任編輯: 毅鷗

       2018年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全球26家高校及其研究機構和所屬智庫參加會議。來自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9家一流世界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派出由學校領導、教授和研究員等組成的代表團蒞臨會議,出席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成立儀式,並深度參加各分論壇學術討論。

 

 

     “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做了現場發言。他介紹了中國政府在推動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方面的一些政策舉措,同時對如何發揮大學智庫作用,推動構建綠色絲綢之路提供了一些建議。

 

       發言如下:

 

       近年來,綠色成為指導中國發展的關鍵詞。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一次考察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去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並提出多項舉措落地實施。

 

       近年來,中國國內大力實行退耕還林、荒漠治理,庫布其荒漠治理的相關經驗可以在中亞和中國地區進行推廣。中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綠色産業發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開始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任務之一,就是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未來三年內要重點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高品質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國際上,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中國以綠色理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要建設中國的天藍、綠色和水清,還要助力建設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去年5月份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主席再次強調,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中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緊密相關。中國政府提出願意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四大絲綢之路,關鍵詞就是綠色、健康、智力和和平,中國生態環境部與沿線國家協商制定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

 

       中國政府出臺了綠色産業引導政策和操作指南,為建設“一帶一路”綠色絲綢之路提供保障,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在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迴圈經濟領域,用先進理念技術和實踐推進構建綠色絲綢之路。

 

       比如,中國和周邊國家,包括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與周邊國家在跨界河流保護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政策溝通、技術分享和工程技術合作。

 

       我們和“一帶一路”很多國家,包括和東盟一些組織簽署了林業合作協議,推動林業産業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我們很多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項目時也非常重視環境保護,河北鋼鐵集團收購塞爾維亞鋼鐵廠引入了綠色生産技術,中國鐵建集團在塔吉克修建鐵路時,對周邊沿線進行了綠化,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是可以兼而有之的。

 

       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成員單位都是頂尖大學,在多學科交叉協同、人才培養和國家交流、民眾觀念培養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期待這次會議能夠激發世界大學聯盟成員單位研究“一帶一路”的熱情,推動世界大學聯盟成員開展更加深度的合作,鼓勵學者做好基礎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一帶一路”發展事關“一帶一路”整體推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要探討綠色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提出應對的舉措意義重大。綠色發展不僅是生態環境的保護,還必須引進技術走創新發展之路。中國提出打造創新絲綢之路,創新包括農業、生命科學、資訊技術、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運用都將助力綠色發展。

 

       中國已經與一些國家開展了産能合作,致力於推動所在國家的城鎮化建設。我們在沿線建立了56個境外産業合作區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重要的依託,推動所在國家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用新能源、綠色技術、先進材料等一系列新技術。我們還在沿線國家試點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也與綠色發展緊密相關。

 

    “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實現創新絲綢之路與綠色絲綢之路協同發展,這些都需要學術界提供智力支援。我們鼓勵學者提供務實的建議,大力促進跨學科、跨區域的合作,開展聯合調研,統籌協調環境科學、國際關係、國際法、包括金融等學科支援,探索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和發展階段環保規則和綠色發展路徑。

 

        尤其要支援學者開展國別的研究,弄清楚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中存在的綠色發展需求,既要供給改革,也要需求改革。需要因國制宜、因地制宜,統籌提出解決方案。

 

       鼓勵學者講好“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故事,尤其是分享好的案例。學者可以通過講述課程、發表文章、舉辦研討會和講座,到實地調研,把“一帶一路”好的發展故事拿出來,通過個性的故事講好共性的特徵,來給其他企業怎麼推動綠色發展提供借鑒。

 

       同時,我們可以塑造國際和國內民眾對於綠色發展認知,引導企業在投資經營當中遵循綠色發展理念。

 

       我們也應該進一步探索“智庫+”的模式,通過智庫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泛合作,增進綠色發展共識,深化綠色産業和技術合作,促進綠色能源發展,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綠色金融機制。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綠色技術,我們可以在沿線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綠色發展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心聲,也是“一帶一路”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

 

       我們會總結五週年以來“一帶一路”的經驗認識,並且規劃下一步的發展路徑,明年我們將召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進入了精耕細作的階段,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