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制度作為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障政黨結構常態化和政黨活動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作用。它既內蘊著政黨産生、發展和發揮作用的一般性質,也包含著因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基本制度的差異而使其所具有的特殊內容。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由該國國情、國家性質和社會政治發展狀況所決定。政黨制度的不同,體現了政黨政治文明發展的多樣性。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它因中國政黨政治發展而確立,隨中國政黨政治的發展而完善。民主性既是新型政黨制度本質屬性和最大優勢,也是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價值基礎和動力源泉。
一、新型政黨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民主政治制度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與階級結構、政治與社會意識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是新型政黨制度産生的國情基礎;天下為公、相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新型政黨制度産生的文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和運用是新型政黨制度産生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産黨登上政治舞臺以及各民主黨派的産生發展是新型政黨制度産生的組織基礎;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在中國的確立及其所成就的偉業是新型政黨制度發展完善的政治基礎和社會條件。
在近百年的中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實踐中,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統一戰線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偉大政治創造,經歷了以奪取國家政權、確立先進社會制度、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價值訴求的歷史發展過程,是近代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價值形態和制度化成果。1948年中共“五一”口號發佈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公開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誌著新型政黨制度的確立。1956年中共八大確立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標誌著新型政黨制度的初期發展。1989年12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標誌著新型政黨制度進入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的發展階段。1993年,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寫入憲法,標誌著新型政黨制度獲得法律保障。新世紀以來新型政黨制度的科學內涵和實踐機制獲得了全面豐富和發展。這些表明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相統一的制度化成果,是在中國民主政治實踐中醞釀生成、推進凝練和不斷發展成熟的。
二、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制度支撐
評價一種政黨制度的優劣,關鍵要看該政黨制度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具體民族國家政黨政治發展的現實需求。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闡明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點,精闢論述了發揮多黨合作獨特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作用。他深刻指出:“中國共産黨歷來高度重視多黨合作。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
從總體上看新型政黨制度有三個關鍵詞:一是“領導”,二是“合作”,三是“協商”,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實踐之中。其中,“領導”表達的是中國共産黨在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治作用;“合作”體現的是各個政黨在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關係;“協商”反映的是新型政黨制度價值的實現方式。統領這三個關鍵詞的靈魂是人民民主。在新型政黨制度這個價值系統中,中國共産黨為了人民民主而領導,各個政黨為了人民民主而合作。由於人民民主不是口號,必須以“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為導向,所以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就成為人民民主的價值實現機制。顯然,人民民主既是“領導”、“合作”和“協商”的共同價值,也是“領導”、“合作”和“協商”的靈魂和生命所在。
中國共産黨在新型政黨制度中的領導地位,由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性質和歷史使命所決定,是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並鞏固起來的,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在內的中國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前提,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使命型政黨。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以天下為先的責任擔當和一切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價值定位,決定了它在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中天然地具有全面領導的價值訴求,在國家生活中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內在規定和各民主黨派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決定了民主黨派在新型政黨制度中是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同中國共産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各民主黨派作為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屬於人民的範疇,他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是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中國共産黨就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中,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直接協商,在人民政協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協商,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運作機制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實現決策的民主化。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就是通過制度安排和機制渠道,實現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最大同心圓”的民主目的。
三、鞏固發展新型政黨制度的民主優勢
發展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推進的過程。黨的十九大強調“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價值指向,內在地要求鞏固發展新型政黨制度的民主優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
第一,深化新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為民主政治發展提供科學的價值取向。深化新型政黨制度由來的認識,不斷增強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制度依託的理論自覺;深化新型政黨制度特徵的認識,不斷增強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的理論自覺;深化新型政黨制度發展的認識,不斷增強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與政黨制度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理論自覺;深化新型政黨制度鞏固的認識,為民主政治發展不斷拓展提供制度支撐和動力機制。
第二,強化政黨民主能力培養,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提供堅實的能力支援。民主能力是由確立民主理念、明確民主內容、夯實民主基礎、完善民主制度、選擇民主方式、培育民主資源以及優化民主環境等要素構成的價值體系。對於中國共産黨來講,就是要不斷增強以民主執政為核心內容的民主理論創新能力、民主制度建設能力以及民主發展領導能力;對於各參政黨來説,就是要不斷增強以參政議政能力為核心內容的民主監督能力、民主協商能力和民主帶動能力;而對於新型政黨制度而言,就是要進一步增強政黨推動黨內民主、黨際民主、國家民主和社會民主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能力。
第三,樹立新型政黨制度規則意識,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要深刻認識規則形態的歷史必然性、規則發展的客觀要求及其具體內容的可塑性,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規則的發展軌跡;要準確把握普遍約束性、結構合理性、系統完整性及實踐操作性,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規則的基本屬性;要充分理解實現政黨行為的合理化、制度化和有序化,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規則的發展目標;要努力養成遵守政黨制度規則的習慣,使之成為政黨素質的重要內容、政黨活動的自覺行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