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全球化智庫、澎湃研究所舉辦了一場“2017年中國智庫報告發佈會暨新時代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研討會,多位來自國內頂級智庫的代表發表了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莉麗是國內較早從事智庫研究的學者。她認為,智庫和媒體應當形成良性的合作發展機制。但是,她在研究中觀察到,中國智庫泛化、媒體化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商業機構並不具備智庫資質,卻在中國智庫的建設熱潮中,搖身一變成為智庫,這導致了中國智庫的泛化。還有一些智庫的思想創新能力和智庫構建仍處於基礎階段,但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搞思想力傳播,天天辦會。這使得“智庫不再是搞政策研究的智庫,而成為了媒體平臺”。王莉麗強調,智庫的核心功能應當是思想創新,其次才是輿論傳播,要先有了思想,才能進行有效的傳播。
以下是澎湃新聞對王莉麗發言內容的摘錄:
作為研究智庫的學者,我想闡述一下我對中國智庫發展的觀察和思考。中國智庫目前處在國家發展的新時代,在座各位都非常清楚中國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且極為複雜的新形勢。
從國際來看,世界秩序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國際形勢經歷了數百年未有之變局。近段時間,歐美輿論界對中國有了新一輪的輿論攻勢,對中國實施了新一輪競爭政策。以前是強調我們要合作和競爭,但下一步競爭似乎將成為主旋律。這一看法暫且還沒有定論,仍在討論之中,我們希望未來的大國關係能夠平穩發展,但是這是很困難的。
從國內來看,中國目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的智庫作為國家戰略實力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家的意識形態建設、智力資本構建和全球發展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2009年至今,以我的觀察來看,中國智庫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過去的8到10年時間裏,國家高度重視中國智庫建設。放眼全球,似乎沒有哪個國家的智庫像中國的智庫這樣,受到了政策層面如此充足的資金支援,這可以説是智庫發展的黃金盛世。
在國家層面,不斷完善了智庫建設,智庫本身的構建和思想創新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新的問題。我簡要地説一下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第一,中國智庫泛化、媒體化的現象比較嚴重。
我特別認同黃院長的觀點,智庫和媒體要形成良性的合作發展機制。但是我所指的智庫泛化、媒體化説的是,在中國的智庫建設熱潮中,有一些商業機構並不具備智庫資質,但他們趕上熱潮,搖身一變成為智庫,導致了中國智庫的泛化。還有的智庫在思想創新能力和智庫構建仍處於基礎階段的時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搞思想力傳播,天天辦會。智庫不再是搞政策研究的智庫,而成為了媒體平臺。
媒體和智庫存在互為需求的關係,互相促進、互為需求。智庫的核心功能是要思想創新,其次才是輿論傳播,有了思想才進行傳播。如果沒有高品質的思想,我們大肆傳播,那就要考慮這種傳播力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呢?
事實上,
我們的智庫整體研究水準還有待提高。與國際一流智庫相比,中國智庫在創新能力和全球視野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突出表現在對有針對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研究比較少,研究水準也比較低。
不少智庫的研究還停留在媒體評論的層面上,還有一些智庫實際上只是在做簡單的資料分析,或者把一些學術性的文章做轉化,這樣是遠遠達不到國家決策、治理需求的水準。
目前,我們的智庫整體公共外交能力偏弱,主要表現在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的智庫數量較少。
還有一點是改革乏力。中國智庫改革這些年蒸蒸日上,研討會開得特別多,官方智庫、大學智庫、民間智庫各自發揮,難以形成互補,也沒有形成良性的智庫思想學術市場。
大學智庫的建設缺乏統籌規劃,民間智庫也缺乏規劃和引領,我們的“旋轉門機制”仍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中國仍舊缺乏高水準的智庫。那些日趨多元但缺乏規制的資金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庫研究的中立性和客觀性。
最後,我想簡單談談三個觀點。未來中國智庫要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理論體系和自身的發展模式,
第一必須建立適應中國國情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智庫理論體系和自身發展的模式框架,把智庫納入國家意識形態構建的核心位置,要明確未來發展路徑和目標。第二個觀點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一套制度安排,同時我們必須要堅持智庫研究的獨立性和國家利益並重。第三個觀點是要加強以思想創新為基礎的輿論傳播,要確立中國智庫在公共外交中的核心地位。
智庫建設是百年大業,難以一蹴而就,我相信在人大國發院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下,中國智庫的發展將會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取得巨大的進步。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