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把中國“年味兒”搬到海外課堂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盧鵬 方芳 | 時間:2018-02-11 | 責編:王琳_觀點

      ——華僑大學留學生回國精彩講述新時代中國春節故事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佳節,春節日益成為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精彩舞臺。

        隨著中國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來自華僑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21名留學生和7名中國學生組成的“華文星火”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踐團,利用寒假時間,創新海外春節文化的講述和傳播方式,將春節故事搬到自己國家邊遠地區的課堂上,分赴泰國、印尼、寮國開展以“回家過個中國年”為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活動。通過留學生的“他方”視角,用“接地氣”的方式,讓當地民眾感受到歡樂、祥和、喜慶的春節文化,詮釋“歡樂、和諧、對話、共用”理念,讓中國春節故事聽得懂、聽得進、傳的開。

        在印尼,巴厘島的新加拉惹巴厘陵國立第一高中的48名學生體驗了為期5天的“中國年”主題活動。剪一張中國元素的窗花、做一桌香噴噴的團圓飯、吃一碗熱騰騰的自製手工水餃、寫一副中國書法春聯、賞一台學生自導自演的中文聯歡晚會……在這所巴厘島北部的中學,第一次洋溢著濃濃的春節氣氛。峇厘陵國立第一高中校長I Putu Eka Wilantara M.pd表示,學生們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對中國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中國春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隊員們的生動教學,激發了學生的中文學習興趣。印尼全國性日報JAWA POS和巴厘島報刊RADAR BALI,BALI EXPRESS,印尼影響力最大的華文報刊之一《千島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

        在泰國四色菊府的三所學校和寮國烏多姆賽省的一所學校,“回家過個中國年”活動也在精彩上演,包括:一,課堂體驗春節文化:經典詩詞誦讀,春節習俗和文化,窗花剪紙、燈籠、中國結等手工製作,寫春聯,做團圓飯等等;二,把“春節”帶回家:鼓勵學生們將課堂上學會的“中國春節故事”講給父母和朋友聽,將親自製作的剪紙、燈籠、春聯等帶回家,表達對父母的愛。三,網際網路遠端直播課堂:“中華文化網路公益課堂”在Thungchai School落地。遠在中國的漢語老師通過網際網路為Thungchai School的初一學生呈現了一堂生動立體的中國春節文化課程。真正實現了“各展其長、因國施策、合理佈局、網上網下、全球互聯”的生動局面,精準覆蓋,有效“圈粉”。泰國四色菊府中等教育部部長Wichian Boonmark先生出席了Thungchai School的活動,對活動高度評價。他表示“活動不僅傳播了中華文化,也讓學生開拓了視野。現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中泰關係日益緊密,漢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希望全國其他地區可以以Thungchai School為模板,把這個活動推廣到各個學校,更好的推廣中華文化。”當地學生表示“我以前看過一些中國春節的活動,但是不懂是什麼意思。在這次課堂上,老師們一邊帶我們體驗中國春節的風俗,一邊為我們講解這些習俗的由來。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有機會去中國留學。”

        “華文星火——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踐團”是近年來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引導華僑華人留學生返回住在國推廣華文教育的創新探索。活動以“服務學習”為理念,發揮“華文教育”專業特色,鼓勵留學生假期返回住在國傳播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深入到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展示在華留學期間所學文化知識,並以反哺母校的方式義務為當地學生培訓中文知識、傳播中華文化。

        自2016年7月“華文星火傳播團”組建以來,共有19支團隊,155名留學生,利用寒暑假陸續前往其住在國開展語言文化實踐活動,足跡遍佈泰國的曼谷、四色菊府、孔敬府、暖武裏府、達府、洛布裏府、龍仔厝府和印度尼西亞的棉蘭市、梭羅市、泗水市、日惹市的20余所學校,所到之地共有4000余名學生參與活動,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指出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華僑華人留學生素有熱愛祖(籍)國的優良傳統,通曉中外語言文化,熟悉住在國風土人情,在對外傳播、融通中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有著獨特的優勢。“華文星火——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踐團”,充分發揮華僑華人留學生在對外傳播中的作用和優勢,讓中國故事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對外傳播,在海外落地生根,是涵養一批知華、友華、親華的華僑華人青年學生的重要平臺,是豐富當地民眾感知中華文化的有效端口和途徑。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