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特朗普減稅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英 | 時間: 2017-12-14 | 責編: 王琳_觀點

    日前,美國稅改法案獲得參眾兩院通過,或將逐步走向實施。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先後有退出TPP、巴黎協定、教科文組織等舉措,令人眼花繚亂卻成果寥寥。而減稅或將成為特朗普任內最大的政治成果,美國的減稅究竟能有多大影響?

  減稅正面效應是促進消費、刺激投資

  特朗普為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祭出了三板斧:減稅、投基建和貿易保護。在減稅和貿易保護方面特朗普做到“仁至義盡”了,但基建因為缺錢仍“待字閨中”。根據稅改法案,企業所得稅或將從35%降至20%,個稅由7檔減並至4檔。減稅最直接的好處一是減個稅能夠促進消費增長,二是降低企業所得稅能夠刺激企業投資,從而帶動就業增加,促進經濟增長。

  雖然為裏根減稅提供支撐的拉弗曲線從未被實證檢驗過,但特朗普仍希望這一理論能發揮作用,通過降低企業所得稅來刺激投資,吸引在海外的美國資本和製造業回流,進而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如意算盤”是最終希望減稅不僅不減支,還增加了稅收收入。從正面來看,美國減稅會增加其國內消費,擴大進口進而帶動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吸引企業到美國來投資基建等。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減稅會帶來怎樣的負面效應?

  減稅是特朗普為促進美國經濟增長開出的一劑“猛藥”,但“是藥三分毒”,“大病初愈”的美國能否承受得了呢?減稅最直接的負作用就是帶來鉅額的財政赤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美國政府或會面臨更加入不敷出的財政懸崖問題。減稅措施還沒實施,特朗普自己就承認政府停擺已近在眼前。為防止政府因支出法案難産而關門,緊急通過了過渡性開支法案,以保證美國政府能正常運轉到12月22日。目前美國背負的債務超過20萬億美元,減稅法案通過或將繼續累積債務增加財政赤字,這無異於在財政懸崖的基礎上雪上加霜。據推算,美國財政赤字可能將因此推升至6.1%,超過國際警戒線兩倍,20多萬債務的財政懸崖有如堰塞湖,越積越大。

  減稅可能還會有“劫貧濟富”等副作用。裏根減稅從1981年經濟復蘇稅法案和1986年稅收改革法案穩步推進,而特朗普減稅則倉促出臺。在反對減稅的民主黨看來減稅是在“劫貧濟富”,取消遺産稅等對富人減稅的措施有違社會公正,會加劇美國業已嚴峻的貧富分化。減稅的結果或許是要麼減少公共服務削減社會福利,要麼拆東墻補西墻,最後又由普通大眾來買單。總之,減稅可能會因加息縮表的緊縮貨幣政策的衝抵,而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力度大幅減小,持續時間也不會長,高企的赤字率、債務率考驗著特朗普政府。而攀升的利率反過來又抑制了企業投資,更不利於基建投資。

  稅改可能會帶來全球減稅潮,將反作用於美國。美國減稅最直接的外溢效應是帶來全球競爭性減稅潮。歷史上看,當年裏根總統減稅的同時,撒切爾夫人也推動英國進行減稅。隨著特朗普減稅計劃的提出,英法德日等國也紛紛宣佈將下調企業所得稅,英國要在2018年削減印花稅,到2020年將企業稅下調至17%。法國2018年預算案計劃減稅108億歐元。日本也計劃將企業稅減至25%。印度也在減並個稅。如果全球競爭性減稅潮進一步擴大,甚至可能出現大家的稅都降下來了,美國的資金和企業也沒回流的情況。

  減稅效果或將大打折扣

  特朗普減稅期待通過減稅促進經濟增長、資金回流和增加就業,進而長期增加財政收入。但即使是理想情況,減稅或許也至多只能促進經濟增長0.3%。

  政策實施一定要看施政的基礎,從歷史縱向來看,美國的歷次減稅所帶來的都是鉅額的財政赤字。特朗普想要依照拉弗曲線作為其減稅的理論依據,“放水養魚”,但其所實施的減稅與裏根減稅的經濟基礎和背景存在巨大差異,減稅效果也或將天壤之別。

  裏根時期的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財政空間充分,大財主當然有本錢可以少收地租而過得很好。而當下的美國卻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且是一個被經濟危機困擾了十年的虛弱的經濟體,財政捉襟見肘。裏根推動自由貿易,而特朗普則實行貿易保護,以鄰為壑。裏根時代的美聯儲一直處於“輕資産”模式,資産負債表規模小,而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過後,美國為救市實施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也因此而膨脹了五倍之多,亟待密集加息縮表。

  從現實橫向來看,美國減稅對促進經濟就業有限。美國當前與減稅的積極財政政策並行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美聯儲正在為退出此前的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密集加息和縮表,快速攀升的利率反過來又會降低企業的投資意願,對投資造成擠出效應,使減稅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減稅還可能帶來通脹等副作用,導致美聯儲增加加息次數,預期美國明年加息次數將增至4次。不僅如此,減稅對於業已近乎充分的美國就業到底還能有多大提升也是一個大問號。

  同時,減稅可能並不會造成製造業回流,也不會導致資金回流美國。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不是幾家美國企業回流所能撼動的。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時代,全球分工細化,産業鏈全球佈局。一個企業回歸不成氣候,而整個産業集群回流美國又談何容易,更何況中國成熟的産業鏈體系也非一朝一日所能建成。吸引企業來投資的不只是稅率,更是受産品市場、金融支援、投資環境、産業鏈等綜合因素影響。

  特朗普想要通過減稅把美國企業的海外資金回流美國,然而可能並不會形成這樣的虹吸效應。對於這些海外資金,過去的美國總統也不是沒打過主意,小布希任總統期間就頒布過國內投資法案(HIA2004),一年時間內,海外資金匯回美國的收入85%可以免稅,也就是將對匯回美國的美國企業海外收入的稅率從35%降至5.25%,比目前特朗普減稅計劃的7.5%或14.5%的稅率還優惠,但即便如此,當時實際匯回美國的資金也足30%,若按20%計算,目前美國企業在海外的2萬多億資金將至多回流也不超過5000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減稅無需過度解讀

  即使減稅法案實施之後的美國企業所得稅,也並不比中國低多少。中國各地為吸引投資,對企業普遍給予稅收優惠政策,除了“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優惠稅收政策之外,高科技企業的所得稅只有15%。即使中國最高的25%的企業所得稅也不比減稅後的美國高幾個點。加之日益增多的自貿區和正在籌建的自由港,中國完全有底氣沉著應對美國減稅。

  其實早在特朗普上臺前,中國就已積極推動各種減稅降費。全面推進的營改增帶來了産業升級、結構優化、創業創新,提升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空間,促進了中國企業深入參與國際專業化分工合作,給經濟帶來了長期乘數效應。全面推進營改增一年多來已累計減稅超萬億,減稅效應、外溢效應、長期效應顯著。將第三産業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在促進研發投入的同時,拉長了産業鏈,加快了研發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催生出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及新的商業模式,使得服務業迅速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眾多的獨角獸企業正在茁壯成長。

  儘管如此,我們也需客觀應對美國減稅。

  要加強各國稅收協調。實際上並不是美國在引領全球減稅,早在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就倡導各國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與稅收政策協調,與全球主要經濟體進行宏觀政策協調來避免各國稅收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

  要管控住各類風險。減稅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整體可控,但對於其可能帶來的美國企業及資金回流,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法規,加強監管防控資金跨境異常流動和管控風險。

  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通過健全財政、貨幣、産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央地財政關係,深化稅收制度改革。

  要進一步減稅降費,為企業民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從四方面著力推進減稅降費,一是繼續深化完善營改增;二是將間接稅更多改為直接稅;三是把消費稅從企業環節改到零售環節,減低企業的壓力;四是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此外,繼續深化費改稅,真正做到稅負只減不增,使財稅改革的紅利能滲透到經濟各個領域和環節,促進經濟增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