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 毅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和世界意義”國際智庫研討會16日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外智庫專家對十九大報告所提出來的一些新的重要理念及其意義進行解讀和研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全球夥伴與新倡議中心高級主任何伊蘭首先肯定了中國在發展和改革中間所取得的進步。她説,中國經濟增長是非常強勁的,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不僅如此, 中國採取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措施來增加自己對於世界治理的貢獻。何伊蘭女士強調,“中國將會對於全球的公共品生産創新以及全球化的貢獻,而且我們也已經見證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背後所堅持的原則。比如説對於公司治理的原則,以及在負責任的商界行為,以及在創業精神和遵守國際反腐敗的規則方面的遵守。”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圍繞中國對生態文明全球轉型發展做出的貢獻作了發言。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所需要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潘家華所長談到,我們需要與自然和諧,需要綠色低碳的經濟,只有這樣才能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走向一個新的生態文明的時代。在《巴黎協定》的落實進程中,中國向國際社會所表明的自主貢獻,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峰值、強度和非化石能源的目標,從目前實現的情況看,這些目標在《巴黎協定》目標中是處於引領地位,是領跑者。最後他表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程中,我們需要開放,需要合作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並且在高速鐵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芬蘭拉普蘭大學理事會主席、前芬蘭科學院院長雷默·瓦伊裏寧在發言中這樣説。他列舉了“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等項目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通過計劃和項目,能夠讓沿線國家在很多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並且應對很多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這樣總結十九大的意義——“告別了近代,走出了西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向世界莊嚴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特色五十多年的探索,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探索,中國五千年的探索。王義桅用三個“再造”形容“新時代”: 再造了中國特色——中國已經達到10億級的人類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規模,某種程度上中國也在定義人類的現代化和工業化,而不再是西方的工業和現代化來定義中國。中國最大的特色,不僅中國有特色,我們鼓勵別國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失去自我;再造社會主義——不是一般性的繼承馬克思主義,而是創造性的繼承,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中國也在再造社會主義,也在定義社會主義;再造中國——中國從內陸文明走向海洋,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和資訊文明,從區域性的文明走向全球性的文明,這三大文明的轉型是千年未有的變局。我們的理念是以制度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的全球化。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