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高梁: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發佈時間: 2017-11-08 16:17:4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高梁    責任編輯: 毅鷗

高梁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副秘書長

我國中期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準。十九大報告開篇就對十八大以來經濟工作的成就做了高度概括,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領導經濟工作中堅持穩中求進,迎難而上,保持了經濟中高速增長。根據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在今年年底有望達到80萬億元,所以生産力水準是顯著提高。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國家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改革全面發力,逐漸推進。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議中,我們基本要求是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現在很顯然,改革的框架目標已經接近實現。

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了經濟發展三步走目標,十九大報告指出,現在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社會,這兩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如果看80萬億元經濟總量的話,我們今年的每人平均GDP 將達到6萬人民幣的水準,就是説我們很快將達到每人平均收入1萬美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節點。

我們現在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判斷不變,中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到了這個節點,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是我們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的一個經濟意義上的延續。

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格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謂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既包括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的收入階層之間的不平衡,同時也包括生産達到很高水準,但是生産對發展本身內部也存在不平衡。比方説我們網際網路應用的世界,這方面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在工業總量上已經是穩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基本的資訊技術、元器件生産,包括很多工業行業方面的技術水準還處於短板,這個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所以十九大報告直接指出,基本矛盾主要表現,包括發展品質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實體經濟有賴提高,生産保護任重道遠,以及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方面等方面的不少問題。

總之,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十九大報告提出幾大任務,其中有一項叫做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認為這是值得重視的,新發展理念包含了五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第二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類制度;第三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作用;第四是推動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五是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階段經濟發展特有的基本任務做了重要闡述,及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跨越的迫切任務,也是今後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就是説,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新概念,是一個比較全面的闡述。

十九大報告特別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這個跨越的迫切任務,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跨越、經濟的跨越,而且是整個經濟體系的跨越。

所謂跨越,可以理解為一個發展方式從量到質的重大改變,是指經濟體系在總體上的重新構建,這應該是新發展階段中間分兩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方針。

所以在這樣的發展理念指導下,把經濟發展推向全新的高度,過去我們的發展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招商引資,改善投資環境,將來會變成政府放開的問題,也很可能是一個攻關爬坡的階段,所以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這個階段這個任務的艱巨和重大。

另外,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類資源協調發展的産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是一個新型的全新的産業體系,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很多關於産業結構方面的,産業和新的網際網路技術的結合方面等等。特別講到要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準,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我們過去習慣於發揮比較優勢,在技術上比較多的依賴外來輸入的技術,今後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經濟要更為直接地在國際市場上和發達國家的企業直面較量,這也是對我們國家的企業、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種種綜合經營的能力,包括品牌能力,提出了一個全面的高要求,而現在大多數企業,和這個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

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動科技進步,為産業優化升級提供支撐。進一步確認了要把推動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品質的關鍵抓手,就是新經濟增長動手關鍵環節。在新發展理念中,還闡述了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研究農業的學者需要認真去思考的。

另外,對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十方面的主要任務,其中重點強調了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配置的重點,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以及後面各項完全市場體制和宏觀調控體制的改革任務,最後是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經濟體制改革是服務於提高經濟總體活力和競爭力,服務於經濟發展戰略,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對前30年改革經驗的總結所提出的主要的改革指導原則。

一直以來,對經濟體制改革的關注點在於,國資國企改革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兩方面。十九大報告中這樣表述,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混改實現産權多元,既包括國有企業引進非公資本,也包括國企互相持股,也包括國有資本向非公企業參股,這才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本質。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佈局,加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這是黨的歷次改革文件反覆闡述的原則。目前世界五百強企業中,中國企業佔據110家左右,其中3/4是國有企業,在地方國有企業中,特別在完全競爭的領域中,也開始産生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恰恰是國有企業這些年改革的顯著成果,更為重要的,國企也是科技創新的助力、實現驅動創新的中堅力量。

關於市場和政府作用的關係。30多年的改革,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市場經濟體系,在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方面要建設更加健康和公平競爭的市場,進一步消除阻礙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好政府作用。

在新時代,更應該重視發揮企業在以下領域的積極作用。第一,推動建設企業為創新主體,官産學研用全面協作的靈活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增強經濟整體創新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需要有萬眾創新的市場作用,同時必須有政府對科技發展、産業發展的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安排,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力量。第二,推動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第三,科技綠色發展,加強技術創新,推動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産業的發展。第四,強化二次分配功能,改善民生水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脫貧攻堅。

最後,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激發包括微觀和宏觀在內的整體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和競爭力。經濟改革的目標,經濟改革要服從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既要發揮市場決定作用,更要發揮好政府作用,這對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文章根據10月25日在北京大學召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十九大精神座談會上,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副秘書長高粱的發言整理成稿)

文字整理/中國網記者 毅鷗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