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正值黨的十九大閉幕次日,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邀請朱佳木、孔丹、朱善璐、畢京京、李稻葵、潘維、韓毓海、黃平、周弘、許定波等二十多位國內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北京大學朗潤園召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會議由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主持。
中信集團前董事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丹在座談會上談了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實錄如下:
在十九大報告裏,關於四個偉大,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把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都做了描述,而且提到,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十九大報告的氣勢非常宏大。表達上用四梁八柱這樣的闡述方式,並用環環相扣的概念界定,比如歷史變革、歷史方位、歷史使命,從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上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系。
中國走過的道路非常艱難曲折,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中國的國運轉運的時候。今天我們國運昌隆。國運就是歷史規律的客觀必然性,通過人民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
領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共産黨歷史上,我們從1921年的一大到1928年的六大,平均每一、兩年就召開一次代表大會。而從六大到1945年的七大,間隔了17年。在這期間,毛澤東同志成為黨的領導核心,毛澤東思想不但在政治上、組織上,而且思想上成為了我們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來之不易的。一旦確定以後,從七大到取得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間是非常短的。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的時代是我們黨的一個標誌性的時代和階段,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這就是領袖的作用。11年後,1956年召開了黨的八大,再過兩年又召開了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關於國內主要矛盾的提法的變化是從八大二次會議開始的。
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又是一個標誌性的節點,恢復到實事求是的認識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時期。從十一大開始、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到今天正好40年。鄧小平理論更多的表現認識路線和實踐,思想解放、實事求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沒有這個路線,我們可能陷入封閉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幟的邪路。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砥礪前行的五年,是曲調高難、節奏迅急的五年,這五年來,我們採取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九大期間,王岐山同志參加他所在的黨的十九大湖南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從根本上扭轉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的狀況,真正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校正了黨和國家前進的航向”。
新時代是在實踐和理論的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産生的,沒有這個準備也不可能進入新時代、創建新思想。毛主席用了24年的時間來形成思想,推動黨的實踐,然後確立領導地位。小平同志從1978年到他1997年逝世,領導我們的國家,但是他對理論的思考,從五十年代就開始了,所以他才能1978年一舉領導全黨開始改革開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産生的。領袖是歷史塑造的。習近平同志15歲走進陜北,離開陜北的時候22歲。作為黨的幹部,他長期以來在黨的各級崗位上進行實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陜北窯洞裏,習近平同志還在讀軍事著作,今天的強軍思想離不開從那時就開始的思考。
我覺得我們國運昌隆是有扎紮實實的根據的,因為這條路正在走下去。 “十九大”就是我們國運的代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因此,我認為,作為理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應該推動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發展的中國學派。
(實錄整理 中國網記者 毅鷗)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