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趙昌文:創新和産業融合做得好,會讓中國經濟新動力更堅實

發佈時間: 2017-09-26 15:27:1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趙昌文    責任編輯: 毅鷗

2017年9月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會在人民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階段,在這個時期如何讓新動能越來越強大,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讓創新在“大樹底下好乘涼”

馬克思曾經講過,資産階級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創造了比過去人類社會全部財富還要多的巨大的財富,其背後的邏輯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化和創新。現在的經濟學更強調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其實就是創新,創新的速度決定了經濟增長的速度。

創新,其實就是要把技術前沿不斷向前推進,也是引領人類社會幾十年、幾百年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但是技術前沿的推進永遠都是困難的,所以更多的創新是技術前沿邊界的創新,這裡就涉及到了模式的創新、組織的創新甚至産業的融合。産業融合和創新實質上是有內在聯繫的。

對於推進創新來説,第一,創新的基礎條件是最重要的,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人。即人力資本結構是創新最重要的基礎。成為了人才集中的高地,自然就成為創新良好的土壤。第二,科學技術的條件也是不容忽視的。第三,創新生態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去關注的事情如下:

一方面,監管。該管的一定管住,該放的一定放開,這樣就不會導致出現套利的機會主義行為。監管有時候需要很嚴格,有時候需要有包容性,即對於很多資訊很對稱的創新來説需要強監管,對於很多資訊不對稱的新産業新興事物來説需要包容性的監管。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做到的是什麼?一個是如何保持企業的縱向流動性,讓源源不斷的小企業成長起來。這個概率越高,縱向流動性越強;如果一個社會的創新生態有很強的縱向流動性,就一定是好的創新生態。希望更多的小企業能夠在大樹底下乘涼,而不希望“大樹底下寸草不生”,所以大企業和小企業處理好關係,對於創新是至關重要的。

抓住“産業融合”的根本動力

産業融合原本就是創新的結果,創新本來就是産業融合的根本動力之一。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産業融合,包括一二三産業之間的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一個産業內部不同價值鏈環節一體化水準的逐步加強。

産業融合究竟怎麼誕生的?背後的根本動力是什麼?簡單來説,企業為了提高效率,並且最終創造更多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利潤,這是産業融合最本質、最根本的動力。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絕對的作用,企業就會有強大、足夠的動力推進産業融合。而産業融合本身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創造價值、獲得利潤。

概括來講,創新和産業融合如果做好了,中國經濟的基本動力,或者説新動力就變得越來越堅實,我們整個經濟發展也就會更加行而致遠。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