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 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一、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立場
從特朗普宣稱的施政綱領來看,其就任總統後將可能強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促使本土投資和製造業回歸,誓要奪回美國“製造業大國”的桂冠。
特朗普競選期間的言論表現出強烈的保護主義色彩,包括退出TPP,撕毀NAFTA,甚至退出WTO,呈現在世界面前一個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者形象。然而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中提出的政綱不一定完全實施;特朗普上任後是否兌現這些主張,最終取決於他所代表階層的利益。
對外開放使得美國上層階級獲利遠超中下層階級。在美國,自由貿易使得美國製造業被掏空,傳統製造業部門的工人福利受損。而掌握大量資本的上層精英是貿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通過將資本在全球範圍內運作,追求資本的高收益;同時一些大型工商業集團可以通過擴大對中國出口而大獲其益,例如航空航太、精密儀器等行業。基於特朗普的職業背景和所屬黨派,我們認為其代表的是美國上層階級的利益,因此他的對外貿易立場總體上會偏向開放。可以斷定,在對外貿易政策方面,特朗普內閣在上任之後不會真正實施極端的保護主義措施。
特朗普在競選成功後公開表示,在上任之後便會立即推動美國退出TPP協議,與此同時,他將主推能夠給美國提供更多工作崗位的雙邊FTA協議的談判。雖然特朗普反對多邊,但這並不就代表他反對同世界各國開展貿易,更不意味著反對全球化。因為他在反對多邊的同時,言論中充滿了對雙邊貿易協定的重視。
二、特朗普內閣貿易政策剖析與展望
長期以來,美國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主要的動因是獲取利益。二戰之後,由於美國具有超強的經濟實力,因此旨在通過推動資本的跨國流動而增強對全球經濟的控制。特別地,美國直常年保持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在2000年,其貿易總量大於全球貿易第二和第三大國之和,並且美國是全球最多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之後,世界貿易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貿易地位的下降使美國參與全球化的熱情消退,美國各界認為參與全球化帶給美國的利益不斷減少,甚至可能帶來福利的凈損失,這種反思導致國內眾多群體極力反對全球化,希望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趨於保守。
競選期間,中國是特朗普強烈抨擊的對象。就美國製造業衰敗而言,他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進行匯率操控,並揚言要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甚至説要撤銷和中國的世貿談判的協議。然而, 中美貿易關係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若對中國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會對美國自身帶來極大的危害。
由於中美雙邊水乳交融的貿易聯繫以及美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特朗普上臺後,美國並不會像他本人在競選期間所説的那樣,對中國採取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特朗普主要的涉華政策主張,根據美國的法律制度,這些主張基本無法實現,或者低於原有標準而實現。與此同時,根據特朗普“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以及歷任總統新履新之年的實踐,我們預計2017年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會有一定波折,貿易摩擦會更加頻繁。
三、特朗普貿易政策立場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應對措施
我們根據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情況,以及美國是否退出TPP,分四種情況進行模擬分析,綜合來看,由於中國目前的貿易順差已超過5000億美元,GDP規模約為10萬億美元,因此模擬得到的貿易順差和國民福利減小的幅度十分有限,按照最差的情形,美國的貿易保護手段和區域貿易安排疊加,會給國民福利帶來1.4%左右的下降。美國對中國徵收較高水準關稅會對中國相關産業發展産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對重點行業的産出和出口産生抑製作用;但美國加入TPP的作用比高關稅的作用更大,如果美國退出TPP,即使對中國製造業産品徵30%的高關稅,對各行業的産出和貿易影響也微乎其微。為了進一步發展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各界需要做好如下三點。
首先,加強中美兩國間的對話溝通,協調好雙邊利益,力爭實現互利共贏。多年來,中美之間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溝通和對話機制,並通過對話使雙邊關係不斷發展。加強中美兩國的對話溝通,以此進行利益協調,將會有效地緩解兩國之間經貿領域的衝突,並抑制世界範圍內逆全球化的不利影響。
第二,加強對國內重點行業的扶植及預警監控。貿易政策同産業政策密切相關,根據本文定量分析的結果,在某些情形下,紡織品、服裝和鋼鐵等傳統行業,以及運輸設備等重要行業,可能會受到較為顯著的負面衝擊,其産出可能面臨較大幅度下降。在未來政策不確定的衝擊下,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勞動力培訓和再就業等問題亟待解決。各界需要建立預警機制,防止重點行業的出口過度下滑,將貿易發展與波動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第三,對“新全球化”的新形態保持開放心態,提升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在多哈回合以外,對於美國等發達國家感興趣、有利益的新貿易和投資議題,中國應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支援採取諸邊的方式進行談判,積極參與諸邊協議談判。特別地,中國需要在亞太地區不斷提升影響力,無論在經貿領域,還是在其他合作議題上,中國應該承擔起更多責任,發揮區域性大國的應有作用。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