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由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城市政策與管理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年論壇(2017)”在北京大學廖凱原樓隆重召開。
北京大學秘書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楊開忠教授梳理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重要區域戰略的脈絡,指出京津冀區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也是資源環境與發展失衡最嚴重的區域。楊開忠教授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三大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排序中排在首位,因為這個地區在應對我們國家面臨一些重大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緊密相關。
楊開忠教授把具體路徑概括為“八方齊進:點、線、面、體、能、技、質、善”。
點:《綱要》提出來“一核雙城多節點”,一核就是北京中心城,雙城就是通州為首府的北京市、天津市,多節點分兩個層次。
線: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做了一個規劃,提出“構建四縱四橫一環的構架”,可以預見將會形成“三軸加五線”的格局,五線叫五條新興反磁力的軸線。即濱海反磁力軸線、環首都地區反磁力軸、京九反磁力軸線、津保反磁力軸線、石黃反磁力軸線。
面:圈域。雙層圈線推進,第一層就是四個區一小時交通圈——“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西北生態涵養區”,從後來交通規劃,以及最近出臺軌道交通規劃來看,都是引導四區中其中開發性三個區域發展:京津保唐一小時交通圈;東部濱海發展,以天津為中心,相北相南都是一個小時;以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之間的相互來往不超過一個小時的交通圈。第二層是在國家新型城鎮化首次提出來的,基於通勤的都市圈,“十三五”把基於通勤的都市圈納入《綱要》非常重要,京津冀當時提出形成三個“一小時通勤都市圈”,除此之外,還應該至少有三個:唐山通勤圈、邯鄲都市圈、滄州都市圈。
體:密度。我們京津冀範圍跟日本東京圈的規模、大小差不多,但是我們人口密度並不是低,所以密度已經相當高了,這些地區不宜做大規模人口集聚,工業化和城市化從人口角度來説應該動態平衡的內源式發展模式,而且未來人口應該著力向濱海地區。
能:功能。要堅持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區域分工,實現産業升級轉移,關鍵的問題是要協調中央、地方、企業和個人利益的關係。
技:國家也做了系統的部署,特別是把京津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唯一跨省試驗區。
質:地方品質。這個問題最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關鍵的東西,很多人對這個問題認識和考慮還不夠全面。認為應著力聚焦四個方面,第一打造京津冀大旅遊格局;第二促進社會事業均衡發展,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打造國際一流的公共服務區域;第三修復生態、修補城鄉,改善環境,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建設好美麗京津冀;第四建設敏捷的京津冀,打造智慧的京津冀或者京津冀城市群。
善:區域善治體系現代化首善區。下一步有重點幾問題探討:區域財政,區域治理必須有區域財政,只有京津冀發展基金是不夠的,需要建立跨地區的橫向財政制度;第二優化調整行政區劃,現在有調整但是很局部;第三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法。
評 論